

学生“心事”里的教育温度
作者: 陈艳伟
甲辰冬日,记者到南城县采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建平推荐进校园看一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况。
走进南城县的一所所学校,从小学试点设立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到成立县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从把中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到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从校园“书记直通车”到班班都有心理健康委员……一件件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的小事,让记者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暖暖温度。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社会的和谐发展。”徐建平说,近年来,南城县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构建系统推进的治理格局,护航青少年学生阳光成长。
小学有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对“老师好”这一称呼,每名教师都格外珍视。作为南城县建昌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陈慧不记得从哪天开始,喜欢学生喊她“心理老师好”。“最初学生这么叫我时还有些不习惯,现在听到这样的称呼就感觉特别轻松。”在她看来,称呼变化既折射出学生对她的喜爱,也见证着她任教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学生广泛接受。
从无到有,很难!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建昌小学每周在四年级安排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陈慧任教。说起心理健康话题,陈慧坦言,家长大多数谈之色变。“有学生问我,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不是读心术。”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很难,怎么办?没有教材,陈慧就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而她则认真备好每堂课。“比如说,让学生学会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作对比,用笔记本写自己失败的经历、害羞的经历等。”一堂堂精心设计的课程,让学生普遍感兴趣。
四(7)班学生徐诗茵用“特别温柔”形容陈慧。“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很生动、有趣,每次上课我都特别开心。”徐诗茵说,以前她面对陌生人不知如何应对,现在更从容了。“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心理社团,每周一和周二都会开展活动。”心理社团课主要是利用阅读、手工制作、曼陀罗绘画、沙盘游戏等引导学生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徐诗茵很享受这种心情放松的感觉。
同建昌小学一样,南城县实验小学每周也在四年级安排1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付思恒任教。
每周四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5)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我每次都盼着上心理健康教育课,因为每堂课都很开心。”学生丁彭钰琪很喜欢课堂上的有趣活动,她说感觉特别放松。“好像每次都有老师能带我们飞起来的感觉。”丁彭钰琪童真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统编教材,付思恒就自购权威专业教材,因校制宜设计活动课程。“学生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正处于心理成长期,需要关注他们的‘心情晴雨表’,然后去设计活动课程。”付思恒介绍,她任教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重点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在活动课程中释放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而呵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南城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子明说,学校是教育主阵地,要打造好一支既专业又有爱心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立足课堂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变“单打独斗”为“组团作战”。2023年9月,南城县将各中小学校拥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及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捆绑”,成立县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指导监督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我担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成员有6人,辐射带动全县各学校的62名心理健康老师。”南城职业中专副校长王小亮介绍,他们把全县学校划分为五个片区,每个片区都由名师工作室成员牵头对接联系若干学校,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大型活动统一作战、日常辅导分片负责”的统分结合模式,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全覆盖。
南城县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陈欢是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同时她牵头负责一个片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她助力爱心公益,帮扶“心困生”,举办了上百场高考心理讲座,为上千名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和心理骨干教师开讲座,分享工作经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她看来,片区联动能实现资源的最佳整合。“不论是定期邀请省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授课,还是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与培训活动,我们都是片区学校同步一体,特别是组织全体班主任参加,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的整体能力。”陈欢认为,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推进,班主任队伍正在实现“人人都是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转变。
王小亮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南城县各心理健康教育片区举办专题讲座10余次,参训人员3000余人次。各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室),接待心理咨询学生3000余名,帮助500多名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中医专业基础知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会怎样?这样的场景在南城职业中专上演后,倍受欢迎。
张青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昌帮药业”的传承人之一,她同时也是南城职业中专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师。
“要做一名有温度的教师,就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校正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基于这一认识,张青积极探索将中医药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育”特色课程。
关于健康生活的“十二经络养生”、关于自律成长的“关键6小时”……一个个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专业话题,在张青的课堂上备受学生关注。“‘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中医认为情志内伤直伤脏腑,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人体有不同影响,只有保持情志的和谐与平衡,才能身心健康。”张青说,她从中医的专业角度与学生分析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关系,分析喜怒哀乐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他们日常生活不止有手机陪伴等。她所开设的特色课程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学生都很喜欢。
南城县教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胡进介绍,南城县深度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预警、干预协同联动机制,全覆盖开展心理测评工作,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实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同时,借鉴中医“治未病”理念,以“望闻问切”四步法有序推进。“望”是望表识里,做好“前哨监测”;“闻”是闻声知意,全面开展“心理体检”;“问”是问需施教,实现“精准疏导”;“切”是切脉开方,抓实“减负提质”。“四步法的实施推进‘心育’与德育相结合、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胡进说。
“职业中专的学生大多对文化课程缺乏兴趣和动力,学习习惯不好,自律能力较差。”南城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梁冰说,学校从“心”出发,让学生正视差距、找准定位,人生同样能绽放精彩。在南城职业中专,“天工开物节”“从姑文化节”“体育运动节”“音乐舞蹈节”等活动贯穿全年。
学生张宇杰凭借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的过硬本领,在学校技能比赛上获奖并获评“校园小工匠”称号。在2024年抚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第十五届技能竞赛上,张宇杰代表南城职业中专参赛,获得“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一等奖。在这次技能竞赛上,南城职业中专派出29支代表队参加10个赛项的角逐,一举夺得市级一等奖6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3个,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五育’实践,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上舞台、走进自然,充分享受运动的快乐和美育的浸润,在劳动中感悟生命价值,就能找准自我定位,实现自我价值。”梁冰感慨地说。
走进株良镇中心小学,记者看到,学生们正在表演乡土文化——泷油舞龙,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不断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危文汇介绍,学校以古老多彩的泷油舞龙、古竹腰鼓、抖空竹、竹竿舞等为抓手,引领学生行走家乡、阅读家乡、记录家乡,在有节奏的音乐中读懂家园万象、探访乡土声音、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们唱起来、跳起来、跑起来、美起来、笑起来,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危文汇说。
“书记校长直通车”与学生同心同行
“你们建议向学生开放室内羽毛球馆的信件已收悉。经学校研究决定,同意向大家开放室内羽毛球馆并于即日起执行。”
“近日收到了关于学校教学楼卫生间环境不佳的信件,提到厕所设备陈旧、恶臭味较大、缺乏挡板以及隐私感不足等问题,要求对卫生间进行改造。经学校研究决定,同意提出的改造要求,并已经将其列入学校当前的重点工作。”
…………
这是张贴在南城县第二中学事务公布栏上的信息,均为学生通过“书记校长直通车”反映相关情况后,学校认真研究后的统一回复。
校长夏光辉介绍,2023年春季开学后,他们排查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不少学生出现心理异常情况。如何为学生进行精准心理疏导?“那段时间,我和学校班子成员每天都有针对性地进班授课,一方面倾听学生心声,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夏光辉记得,当时有学生提出举办唱歌比赛,也有学生提出举办动漫展,还有学生提出举办舞蹈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我们研究后都一一回复了,‘校园好声音’这一学校歌咏品牌活动也是在那时候恢复的。”一场场活动受到学生好评之后,夏光辉更加冷静并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倾听学生的合理诉求,吸收学生的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参与学校办学和管理,从而实现与学生同心同行。
夏光辉与学校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建立“书记校长直通车”制度。在学校教学楼一楼专门设立“书记校长直通车”办公室,并悬挂“书记校长直通车”信箱。“我每周都会向全校学生公布‘书记校长直通车’的值班时间安排,学生有什么意见建议或者困惑,都可以到办公室与我面对面交流。”夏光辉说,学生如果不愿意与他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把想法写成小纸条或信件放入信箱。“信箱的钥匙由我和党委书记保管,每天都会打开信箱,普遍性问题统一解答,个别问题则点对点回复。”夏光辉欣喜地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书记校长直通车”已成为校领导与学生的“连心桥”。
在陈欢的眼里,心理健康委员是师生之间的桥梁纽带。“每个班级推选男女心理健康委员各1名,由阳光开朗、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她说,有一次,班上2名学生发生小矛盾,其中1名男生情绪激动有过激行为,被心理健康委员及时拉住,随后赶到的教师跟进化解了矛盾。
记者了解到,南城县40所中小学四年级以上的858个班级,共配备心理委员1716名,发现200余个学生心理问题,全部跟进做了心理辅导。
李子明认为,创设有爱的教育环境,校园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
在南城县第一中学,记者听到一个温暖的故事。“曾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食堂每顿消费平均不到6元,不能吃饱更不能吃好,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党委书记吴小文介绍,通过每日陪餐活动,结合对学生“一卡通”大数据的分析,学校发现了这一问题。随后,吴小文与校党委班子成员讨论后,迅速启动并持续推进“改膳计划”,联合县红十字会和爱心企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爱心饭卡,让他们吃饱、吃好,健康成长。截至2024年12月,“改膳计划”共募得善款20余万元,惠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50余人次。“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两个翅膀,缺一不可。”吴小文认为,既要抓好身体健康,也要抓好心理健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好的成就。
“我们将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以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徐建平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