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打造政治强、素质高、情怀深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作者: 甘甜
“我在江西求学从教,从一名学生成长为一名专职辅导员,最能深切体会到这几年江西高校辅导员的变化。江西在荣誉表彰、职称评审、经济待遇上都给予了切实的保障,切实提升了专职辅导员的归属感。”获得2024年全省高校“最美辅导员”的江西科技学院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表示。2024年9月,他作为江西省唯一受表彰的教师,在北京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并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找准突破口,多措并举,持续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为辅导员成长提供更多的舞台。
突破重点难点
“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我校实施专职辅导员队伍标准化建设试点,针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使我们有据可循,队伍建设更加规范有序。”江西师范大学学工处负责人介绍,通过辅导员标准化建设,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辅导员。
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西省通过构建多部门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常态化召集人社、编制、财政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考试入编、职称晋升等制约辅导员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在全国率先制定《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标准》,在职业能力、配备选聘、培训发展、管理考核、条件保障5个主要维度,20个核心内容,38个达标要求方面推行标准化建设。
同时,江西省教育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社厅6部门印发《新时代加快推进江西高校专职辅导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专职辅导员容错免责机制,明确高校要研制容错免责条件清单,对符合容错免责条件的人员从轻或免除相关责任,为专职辅导员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推动高校党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有效提升辅导员队伍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水平。
畅通“绿色通道”
为打破辅导员边缘化的固有思维和观念,江西以统筹解决高校辅导员缺口和编制作为重点任务和关键“突破口”,在日常工作中重点督导、定期调研,并探索建立专职辅导员配备常态化动态保障机制,明确高校应提前研判因招生规模扩大、专职辅导员职务晋升、工作岗位调整、离职退休等可能造成辅导员岗位空缺的情况,提前做好专兼职辅导员选聘或储备工作,严禁空编空岗运行。
2020年,江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相关机构畅通“绿色通道”,专门挤出1200个编制,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统一发布高校专职辅导员招聘公告,面向全省招聘了1163名专职辅导员。
“在明确要求整体配齐辅导员的同时,专职辅导员比例必须达到80%,让‘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要求具象化。”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9月,江西省整体高校辅导员师生比为1:180.3,专职辅导员占比为96.5%。
“现如今,作为辅导员,我们更有信心,更加安心、放心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20年参加全省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统一入编考试的新余学院雷伟老师在谈到这一政策时,很是激动。通过几年成长,2022年,他在江西省高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作为从业20多年的老辅导员,我深切体会到江西省近年来在辅导员建设上下了大功夫。有培训、有课题、有比赛、有平台,我明显感觉到身边辅导员队伍能力素质显著提升。当然,机会也不少,在2023年底,我有幸以辅导员的身份被派往英国访学。”全国“最美辅导员”、全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南昌大学专职辅导员胡邦宁表示。
为建立辅导员培养培训体系,江西省近年累计投入专项经费1000余万元,支持建设6个辅导员研修基地。此外,江西省共开展省级层面辅导员培训60期,实现了专职辅导员培训的全覆盖。
除了定期举办全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开展思政工作优秀论文和优秀案例评选,江西还在全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中设立辅导员专项,促进辅导员理论水平提升。
为了发挥辅导员工作室的牵引力,江西制定“名师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省财政下拨专项经费支持建设20个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通过重点攻关、校际协同、对口帮扶、队伍培育等方式,发挥示范引领力,拓宽带动辐射力。如今,江西已培育出4个全国辅导员“名师工作室”。
“我校对应辅导员9大工作职责,建设了‘映山红’辅导员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UP生涯工作室、七色花音乐育心工作室等9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这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更让辅导员在事业中增强了职业认同感。”江西财经大学学工处负责人介绍。
江西省还出台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政策。各高校普遍建立了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办法和各项荣誉制度。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不断提升江西高校辅导员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