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意识浸润乡村校园

作者: 罗继远 刘先汇 王锋旗

让法治意识浸润乡村校园0

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是南宋名臣胡铨的故乡,走进值夏中心小学,只见两棵古柏矗立在校园门口,相传为胡铨所种,迄今已有800余年,现在依然枝繁叶茂。值夏中心小学始建于1926年,现有18个教学班,769名学生。2023年12月2日,学校开展的“宪法进校园 普法教育零距离”活动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播出;2024年11月26日,通讯《一所山村小学的“法治大餐”》在中国教育新闻网推送。为深入了解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的经验,笔者一行慕名来到值夏中心小学。

模拟法庭 让法治观念扎根学生心灵

“现在开庭,请全体起立!”日前,值夏中心小学一场模拟法庭庭审正在进行。

“小法官”神情肃穆,郑重地敲下法槌,一桩“校园欺凌”案拉开“审理”的帷幕。11名学生分别化身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公诉人等角色,模拟法庭调查等审理程序。

“审判长”严肃认真、有序引导庭审环节,“公诉人”镇定沉稳、一丝不苟,“被告人”“辩护人”有条不紊、真实陈述,整个庭审过程细致流畅、严肃庄重。历经半个小时“法庭”审判,“被告人”张某印最终被判犯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告人”张某印系未成年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良好,对其从轻惩处。

“我们必须时刻遵纪守法,充分尊崇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学生刘靖雯深有感触地说。

为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力构筑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青原区人民法院帮助值夏中心小学建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遵纪守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教育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牢固基石和有力支撑。

2023年,青原区人民法院向值夏中心小学捐赠了举行模拟法庭所用法槌、服装及各类徽章标志道具,悉心指导学校开展“与法‘童’行,护航成长”活动。法院和学校精心挑选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原型案例,通过模拟法庭的庭审活动,让学生零距离观摩庭审,“沉浸式”体验庭审过程,从具体案例中汲取法律知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随后,笔者一行参观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教育宣传展示厅),展厅设有防盗篇、防范校园欺凌篇、交通安全篇等8个篇章。每个篇章由一名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进行讲解,从他们的讲解中,笔者一行深深感受到:这所乡村学校学生的法治观念已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灵。

校社联动 为和谐社会构筑坚固基石

值夏社区党支部书记、青原区关工委报告团宣讲员白保忠,作为值夏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的“代理爸爸”,每年要到学校开展两次普法宣传活动。

采访那天下午,笔者一行恰逢白保忠为五年级学生主讲一场以“小小调解员,校园大和谐”为主题的讲座。白保忠从同学之间矛盾客观存在、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小小调解员的作用、怎样成为调解员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让学生明白如何成为一名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讲座赢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

在做完讲座之后,笔者一行问白保忠,学校和社区的联系为什么会如此紧密?学校缘何会走上与众不同的法治教育特色之路?

白保忠坦言,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值夏镇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不同家族、村庄之间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甚至在发起冲突之前公然发布“通告”、摆起擂台。那时,群众对法律的认知度极低,群众纠纷源源不断。“为了从根源上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社区深刻认识到法治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将法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寄望于新生代能够扭转民风。”白保忠感慨地说。

于是,学校与社区携手,开启了法治教育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学校通过认真调查,制定《值夏中心小学法治安全教育工作方案》,编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知识问答和《小学生自我防范手册》校园读本,将每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设为法治安全教育课,精心规划,确保课时充足、师资专业、教案完备。

值夏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克浪说:“我们还邀请值夏镇派出所指导员担任学校法治副校长,请他定期到学校开展讲座,将法律知识深植于学生心中,为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刘克浪介绍,每学期,青原区政法系统、青原区关工委都会到学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他们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阐述法律的基本概念;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以案释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

为更好地推动普法宣传和学校实际相融合,值夏中心小学培养了一批校规校纪宣讲员、普法工作“小老师”,成立了“红领巾法学院”,对个别违规违纪学生进行帮教。各年级开展“速纠违规行为,净化校园环境”“网络的负面影响和预防”等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自我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

六年级学生肖子轩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从一年级起就接受法治教育,到了六年级,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法律基本知识,我们懂得在生活中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遇到问题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大队辅导员罗欢向笔者一行介绍,学校还举办了“奋进新时代 传播好声音——家教家风故事我来讲”故事演讲比赛。学校将法治教育与优良家风建设紧密相连,以家风塑造法治信仰,借法治宣传强化优良家风传承。

风清气正 因素质提升带来祥和景象

“自从推行法治教育校社联动以来,村民素质显著提升。2018年之前,我每年处理的群众纠纷达280余起,近2年仅有40余起。一些琐碎的纠纷,村民自己便能妥善处理。”白保忠由衷感慨,学校培养的小小调解员步入社会后,有的成了群众调解员,有的即便升入初中、高中、大学,当村里发生矛盾纠纷时,他们也能发挥重要的调解作用。村民看到学生都如此通情达理,他们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甚至大打出手,便会自觉惭愧,于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家心态平和,村风、民风更加和谐。

在学生座谈会上,五年级学生任俊豪向笔者一行讲了一个小故事。一天早上跑操时,任俊豪不小心踩到胡子祥的脚后跟,胡子祥愤怒地踢了他一脚,使他跌倒在地。跑操结束后,他便回踢了胡子祥几脚,随后两人就扭打在一起。班主任得知后,对他们两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当时任俊豪自己觉得非常委屈,急得直哭。后来胡子祥心怀愧疚,中午放学后,胡子祥急忙跑到任俊豪身边,诚恳地向任俊豪道歉,班上同学郭泽睿也赶来参与调解。此事过后,他们3人成了班上要好的朋友。

四年级学生家长王菀妤的妈妈梁婷高兴地告诉笔者一行:“自从学校开展法治教育以来,我家孩子的性格不再像以前那样鲁莽冲动,遇事会冷静思考。她爸爸是司机,不开车的时候喜欢喝酒,王菀妤就经常对她爸爸说‘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值夏中心小学深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精心构筑校园治理的坚实根基。刘克浪介绍,学校充分发挥“值夏起义”中丰富的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优势,让法治教育在浓郁的乡土气息中绽放出时代光芒。

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如今,值夏中心小学教学质量节节攀升,在每年的教学质量评估中,都位于全区乡镇学校前列;校园内从未出现过重特大安全事故;问题学生转化率达100%。学校还获得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优秀集体、吉安市文明校园等称号。

值夏中心小学在法治意识的浸润下,焕发出新的活力。那两棵古老挺拔的柏树,正如校园内外一派繁荣祥和、蒸蒸日上的景象一样,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