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山深处 大爱无声
作者: 王锋旗
乐安,因“民乐国安”之意而得名,这里有“千古第一村”的流坑,还因发现3800多条红军标语而被誉为“红军标语第一县”。这里名人辈出,灿若星河,既有居庙堂济天下的豪杰,又有翰墨名扬四海的宗匠。在这里,有一名平凡而优秀的教师,他叫罗福才。
冒着寒风,顶着细雨,记者来到了乐安县潭港学校,见到了罗福才。
罗福才今年54岁,是一名扎根农村35载的老教师。“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深爱大山里的孩子,想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好榜样。”罗福才这样说,也这样做。
35载的坚守
1990年7月,罗福才从师范毕业,来到了乐安县最偏僻的牛田镇水南小学,开始了他的从教生涯。
那时的水南小学设在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老祠堂里,灯光昏暗,条件非常艰苦。乐安县教育体育局人事股股长刘寿华回忆说:“1993年,我师范毕业也被分配在水南小学教书。因为大家都住在祠堂,有一天晚上,快11点了,我看到罗福才老师的房间还亮着煤油灯,于是我来到他房间,问他在干什么。”罗福才告诉刘寿华,因为第二天上课要讲评试卷,所以他一定要完成所有试卷的批改。望着桌子上厚厚的几叠试卷,刘寿华问罗福才是否要帮忙,罗福才说他自己可以完成。这件事令刘寿华印象深刻。
罗福才不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有时还自己掏钱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在采访中,罗福才向记者讲述起一件往事。当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教的班上有名叫黄小英的女生面临辍学的风险。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不顾山高路陡来到黄小英家。黄小英父亲告诉他,不是不让女儿去读书,实在是交不起学费。罗福才告诉黄小英,学费由老师先垫付。罗福才笑着说:“我记得特别清楚,初中三年我一共帮她垫付了435元。这名学生初中毕业之后就出去打工,她把赚到的第一笔工资寄给了我。其实当时垫付的时候就没有想过要她还钱。”
罗福才在水南小学一待就是7年。1997年,他调到了潭港中学,一直工作到现在。
2020年,罗福才的班上有名学生叫小欣(化名),是一名留守儿童。因她父母离婚,她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亲戚家,平日里一个人独来独往,不与班里的同学交往,性格孤僻。罗福才了解情况后,经常带着几名同学到小欣亲戚家,陪她讲故事、做游戏、写作业,让她尽快融入班集体。小欣想爸爸妈妈,罗福才就联系她的父母,让她和父母微信视频通话,互诉思念之情。
“罗老师把小欣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还亲自送小欣回家,帮助小欣辅导作业。小欣性格变得开朗了,她一回家就会跟我分享学校开心的事情并主动完成作业。”小欣爷爷感激地说。2023年,小欣升入县城的职业中学就读。罗福才一直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她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支持。
罗福才不仅帮扶留守学生,还利用课外时间入户辅导学生作业。他眼中没有差生。
黄瑾是潭港学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进入七年级之后,我感觉语文学习特别吃力,几次单元测试都是四十几分,这让我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她说道,“后来在罗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现在我的语文能考九十多分。我要努力在2025年学业考试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回馈罗老师的教导。”
在课堂上,罗福才力求让每一堂课都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所以每年他的学生中考成绩在全县农村中学排名靠前。
为他人生命“续航”
“我已经被血液疾病折磨了十多年,谢谢您来拯救我和我的家庭,您的善举将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很高兴也很荣幸我的血能够帮到你,我只是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暂时为你分担点滴困难……”
这是2024年4月25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罗福才与受捐者通过书信隔空“对话”的部分内容,感人至深。当日,25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生命续航。罗福才成为全国第17410例、江西省第337例、抚州市第17例、乐安县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抚州市第一个实现捐献的教育工作者。
捐献当日,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雷杰华来到现场,高度赞扬罗福才这种无私奉献、帮助他人的精神。
事情回到2023年12月12日。那天,罗福才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告诉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成功后,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他听完之后,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丈夫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妻子杨琴云和女儿起初有点担心,毕竟罗福才已经50多岁了,但罗福才的义无反顾,打消了她们的顾虑。杨琴云表示,她要陪同爱人去完成捐献。
“我是目前全国唯一能救他的人,配型成功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概率,碰上就不能错过。我加入中华骨髓库已有11年的时间,现在都50多岁了,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捐献造血干细胞了。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能救人一命,这不仅是对方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罗福才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罗福才常常教育学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此次成功捐献干细胞的事实胜过千言万语,既满足了他的心愿,也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充满爱的“人生教育课”。
“在罗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那天,全班同学制作了一个短视频,齐声高喊‘罗老师,您早点回来,我们想听您讲捐献的现场故事’,当时有几个女生看到罗老师躺在病床上时,忍不住热泪盈眶。”潭港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玮平哽咽着说。
他是一名“献血达人”,20多年来,累计捐献全血总量12000多毫升,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
不忘教育初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罗福才时刻不忘入党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潭港学校专职副书记罗易介绍,2013年的一天,罗福才来到他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张入党申请书。他当时一愣,这么大的事,怎么以前没有听罗福才说过。罗福才坐下之后,诚恳地说:“罗书记,我一家三兄弟都是中共党员,每次回家总感觉自己有点落后。最关键的是,我想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全体师生做更多的事。”后来,经过组织考察,罗福才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学校遇到难事,总能看到罗福才的身影。
“随着学生数的减少和部分老师考入城区学校,每年让人头疼的事莫过于排课表。”杨玮平说,罗福才作为潭港学校的教务主任,他一个个地给教师打电话,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请他们理解学校的难处。
九年级学生戴洁记得,那是2023年的一个深夜,她发现同寝室一名女同学还没有回来,于是赶快把情况向罗福才报告。罗福才马上带领全班同学到处寻找,最后在学校的围墙边找到了那位女同学。原来这名女同学第一次经历生理期而感到害怕,所以不敢进寝室睡觉。后来经过罗福才和其他女同学的解释和沟通,这名女生才消除了疑虑。
35年来,罗福才愿作铺路石,甘当引路人,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书写教书育人的动人篇章;35年来,罗福才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被评为乐安县优秀班主任、省级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获得首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肯定。2024年9月,罗福才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记者后记:在采访中,记者听到罗福才说得最多的是“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这句话。他来自农村,从教乡村,深爱着大山里的孩子;他心地善良,大爱无疆,牵挂着需要帮助的人;他尽心尽责,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堪称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