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教育

作者: 龙亲欣

在我短短两年的教育工作中,与孩子们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让我对教育不断产生新的思索和感悟,启迪和鞭策着自己不忘初心,用心去教育。

故事一:一份特别的检讨

一次课间,我刚走到班级门口,发现很多学生在楼梯口玩耍打闹,甚至有个别学生在楼梯扶手上爬,这种行为十分危险。我严厉批评了他们,并要求每人写一份检讨,其中,有一份特别的检讨引起了我的关注。

这份检讨用稚嫩的半白话半文言写着:“皓轩坐梯滑而被师见,师斥吾,告知攀爬危险,易伤筋动骨,害学,因此受惩处,而写此反思。”皓轩这个男孩思维比较活跃,上课发言积极,但调皮,也常常为此受批评。他写的这份检讨看起来有点可笑,却能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而且,他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这是难能可贵的,毕竟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有畏难情绪,更别说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中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就在课堂上首先让大家讨论随意嬉戏打闹的危害,对有这些行为的学生提出批评并让其反思;随后,郑重地表扬皓轩善于将知识活学活用、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充满热爱,鼓励大家向他学习。皓轩眼里充满愧疚,也有些小自豪,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常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教育是察觉,是激励,是无关分数名次、不带任何杂质的育人过程,也是一个纯粹的感知、体验、分享的过程。

故事二:爱护每个孩子

教师节那天,我收到了学生们用心准备的小礼物。看到学生们灿烂的微笑,感受着他们带来的满满的爱意,我更加坚定地走近他们。

有段时间我的嗓子不舒服,说话声较小,逸萱就来到我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您要多喝点热水!”“谢谢哟,我会的。”“老师您杯子里还有水吗?”“我好像还没喝完,还有点。”“我再去帮您加些水吧!”逸萱,一个不起眼的文静女孩,成绩一般,平时我都没怎么关注过她,没想到她却对我如此体贴,让我感动又惭愧。

经过和逸萱交谈我才得知,她父母在外务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作为老师,我们要了解每名孩子的家庭情况以及身心发展特点,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要眼中有爱,时刻去呵护他们。此后,我经常抽时间去学生家里家访,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底,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天,雅欣走过来对我说:“老师,不知道为啥,您第一次去我家家访时,我觉得您好亲切,好像我妈妈!”雅欣父母在深圳忙于生计,平时雅欣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难得的是,雅欣在校表现很好。听到雅欣这样说,我倍感荣幸。学生带着满满的爱意奔向我们,我们也必须回馈给他们最真挚的爱,多跟他们平等地去沟通,将心灵串联起来,让孩子对生命充满渴望、对未知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自信,并将这份求知若渴的热情延续下去。

故事三:爱画画的麟麟

第一次当班主任,还是一年级的班主任兼特色课程老师,我顿感压力大,但只能硬着头皮上。

麟麟,自幼父母离异,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比较内向、好动,常常钻到课桌下玩。当其他同学都沉浸在学习中的时候,麟麟会因情绪不佳跑出教室。我常得到其他老师的“小道消息”:“你班小孩(麟麟)跑到广播室沙发上躺着啦,快领回去吧!”我急忙跑去,一边耐心安慰他,一边严肃告诉他下次不能再乱跑。他似懂非懂的样子让我的心软了下来,我不想再指责他,只想多抱抱他,给他弥补一丝缺失的“母爱”。我总会拍下他可爱的瞬间,记录他的成长。他那开心的样子,顿时将我一整天的疲惫一扫而空。我还发现麟麟有个爱好——绘画,他在绘画时总能聚精会神,那如痴如醉的认真模样令我吃惊。我悄悄地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呀?”他总能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他的画作。

作为学生们的陪伴者,我们要默默地陪伴在他们身边,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爱。我们要有一双发现学生特长的慧眼,感知他们别具一格的特质,多去挖掘并表扬他们的优点,给予他们更多动力,激发他们的潜能,保护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与学生们共处的日子就像流走的涓涓细水,我珍惜与他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我愿意听他们诉说玩闹中的趣事、听到他们上课时积极发言的声音、看他们在课间小打小闹。能参与他们的成长,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我常怀念和感恩这份经历带给我的收获和感动,并将这收获和感动永远留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