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蔫花儿”向阳开

作者: 聂富辉

“打蔫花儿”向阳开0

教育是一束光,可以穿透雾霾;教育是一团火,可以温暖寒冰;教师是灯盏,能为迷途的羔羊指引方向;教师更是园丁,能让“打蔫花儿”向阳盛开。

2022年9月,小城在疫情笼罩下,停课不停学,我在云端授课,在手机上批改作业,电话和家长沟通,忙得不亦乐乎。但在9月20日,两个电话打乱了我平静而忙碌的生活。这两个电话目的一致:要求我接手学习风气差、成绩不佳的六(6)班,并担任班主任兼数学老师。

据我了解,疫情三年,该班一直处于混乱的状态:班上学生爱玩手机,游戏成瘾;班风糟糕,不少学生成绩处于不及格状态;学生大多懒惰,好撒谎,互相攀比,甚至还有几个学生“早恋”。

怎么办?难道要放弃吗?“不,绝对不能放弃。”我心想。

智斗网瘾,抢学生回归课堂

疫情结束后,开学第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检查学生的网上学习情况。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的学生课本干净如初,作业本一片空白;有的坐在教室耷拉着脑袋,眼睛无神;有的干脆趴在课桌上睡觉,全班就像“打蔫花儿”一般,无精打采……手机“戒断期”的症状十分明显。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对学生说:“本周咱们不谈学习,不布置作业,只搞活动!”他们听后,一下子来了精神,欢呼雀跃。体育课,我们击鼓传花,接力游戏;音乐课,我们唱爱国主义歌曲和经典儿歌;美术课,我们做手工,拼树叶;劳动课,我们搬运垃圾,整理花坛……一天下来,没有了学习的压力,学生都精神抖擞,没有半点“打蔫”的状态。看着他们元气满满的样子,我也十分欣慰。

这天晚上,很多家长纷纷向我反映,学生们回家后很快就睡着了,没有玩手机。我想,大概是白天的课程耗费了他们太多的精力,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玩手机了……

那一周,在课堂上,我们只开展活动,学生们个个表现突出,每天都忙得精疲力竭,手机就这样逐渐被他们抛诸脑后。课余时间,我则引导家长陪孩子共同确立作息时间表和奖罚制度,由家长监督并带头执行。

通过一段时间有规划地训练,学生们基本上戒除了“手机瘾”,一片向阳而生、健康自信的花朵已经含苞待放。

先扶后放,引孩子爱上学习

学生的心思已经回归课堂,但是由于前期落下很多功课,他们的基础十分薄弱,知识上有很多漏洞。我决定先抛开六年级的新课不管,从四年级、五年级的数学知识着手,给学生们补基础。

第一节数学课的内容是四年级的四则运算,知识简单,我讲得趣味盎然,学生们听得十分认真,课堂小问答环节大家也踊跃举手发言……这一课成功地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后来,除了课堂基础知识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段时间下来,六(6)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提升。

尝到甜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个个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学期末,我们已经摘掉了班级平均分“贫困户”的帽子,走到了学校的中游。六(6)班爱学习、会思考的花朵开始绽放。

双抓双促,保孩子茁壮成长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伟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小学是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期,为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个人习惯,我决定抓习惯、促自律。

首先是抓生活习惯,从物品摆放、课桌整理开始,保证桌面干净整齐。其次抓书写习惯,对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实行奖励并张贴展示;对书写不工整的学生进行书写指导。再次抓课间活动习惯,让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最后紧抓文明习惯,不许骂人,更不许打架,争做文明学生。

在遵守校规校纪和养成学习习惯方面,我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犯错必罚,进步必奖。一整套措施下来,他们逐渐养成了文明自觉的习惯,一个个变得更加自律。

理想是一盏明灯。学生拥有明确的理想,有利于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我用两周时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确立自己的理想。“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美食家”“我想当老师”“我想当特警”……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年的短暂时光,六(6)班经历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最差班级”已经变成了学校的先进班集体,六年级期末检测优秀率超过90%,学生个个阳光自信,朝气蓬勃,健康向上。

这54朵曾经的“打蔫花儿”,如今都已生机勃勃,个个向阳而开,娇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