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力扩优提质 夯实教育强国根基
作者: 黄宗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教育民生相关话题,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建言献策。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事关家庭幸福和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民生属性最突出、最显著的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致力于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期望“上好学”的矛盾,到2027年,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最终目的。从解决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的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的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再到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解决群众焦虑问题的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意见》聚焦人民期盼,提出学前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强校提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特殊教育学生关爱、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综合改革攻坚8项重大行动。自《意见》实施以来,各地坚持从教育发展实际出发,推动“三段一类”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推进四大教育要素创新发展,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攀升向好。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教育与人民群众的更高期待和追求之间仍有不小差距。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着力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不断夯实教育强国根基。
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做大分好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是关键。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是进一步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不足与人民群众更高期待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做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坚持优质普惠、育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五育并举”,高质量落实因材施教,增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效配合,全面提升课程建设与实施质量,强化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和一体化设计,加快数字教育势能释放,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质量提升、学生多维评价。另一方面,要分好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构建公平入学机制,加强招生工作全过程监管和指导,完善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机制,严格落实免试入学、公民同招,完善学区划分、公办学校入学信息发布和预警机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严格义务教育全流程招生规范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已逐步从弱到强、从强到优,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对基础教育的品质、特色、多样性有了更高要求,对教育公平的诉求也更突出。面对当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速度加快等现状,更好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就要在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上下功夫,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幼儿园,扩大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一校一案”科学挖潜扩容,进一步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加快办好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同时,在普通高中扩优提质上下功夫,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恶性竞争。此外,还要关注残疾儿童、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扩大优质就学机会,提升资助水平,更好满足他们对教育公平的诉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当前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更具特色、更富多样性基础教育的期待,必须推动国家顶层设计真正落地见效,以高质量的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期盼。一方面,要保障高水平、高效率的教育财政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保障教师待遇、支撑学校内涵建设,充分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多措并举激励广大教师成长为“大先生”,做好“尊师”“惠师”“强师”“严师”系统工作,以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实现育人质量的提升。此外,还要积极顺应数字化变革趋势,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赶上时代变革的脚步,把握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机,不断提高教育治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部协同国家多部委推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瞄准的是建立完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最终确保发挥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要回应好每个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待,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守护好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助推教育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大教育力量。◆(作者单位:陕西省西乡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