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作者: 周文思
2023年5月,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江西深刻领悟其中要义,在全省中小学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建设工作,奏响新时代科学教育强音。
江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充分发挥优势和特色,力争通过3至5年努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既有现实紧迫性,也有未来前瞻性。那么,江西应该如何打造好科学教育先进区?
做好完善条件的加法
作为一名乡村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如果要确保科学教育顺利推进,除了制度的保障之外,还要有其他条件的保障。要在全省中小学全力推进条件保障行动、教学改革行动、社会实践行动、成果培育行动四大科学教育行动,全面部署推进中小学校科学教育。
全省各地各校要加快推进科学教育功能室、实验室和基地的建设,落实科学及相关学科教具和装备配置。除此之外,师资力量是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条件。既要鼓励高水平大学、高水平高职院校开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加大科学教育教师储备和师资培养力度,还要抓好现有中小学师资的在岗培训,积极落实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的配备标准,持续增强各学科教师的科学教育意识,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促进科学教育的普及与提高。
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不断引导学校树立科学教育的正确态度,避免在科学教育中出现“重比赛成绩、轻科学育人”的苗头。如果能完善好这些条件,那么基层老师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科学教育就能得以顺利推进。
做好教育改革的加法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是需要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升级。各校应让师生明白开展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科学观念、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报国的志向,坚决扭转科学教育同质化、扁平化、单一化倾向,避免各地各校走入“科学教育等同于科普教育”的认识误区。
只有通过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教育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科学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才能提升科学教育质量。
提升科学教育质量,关键是围绕课堂提质增效开展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发展学校教学特色。为此,江西专门制定了《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基本内容和要求》,鼓励中小学校改革创新,特别是要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对科学课教学内容、理念和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积极推行STEM教育,倡导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开展科学教育。江西先后开展全省首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交流会、面向全省教师征集优秀科学教育研究论文、建立全省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等工作,成效明显。
做好形成合力的加法
加强科学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科学教育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既涉及学校、家庭、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场馆等各类主体,还涉及资源、教学、评价、研究等彼此关联的科学教育要素。因此,加强科学教育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和凝聚各方力量。
要鼓励学校统筹校内外资源,积极探索“校家共育”“高校联动”“校企交流”“馆校合作”等新模式,打破科普资源沉睡和分散现状,将“珍珠”串起来,让青少年享受更加科学化、体系化、长效化的科学教育服务。
要注重利用江西航空产业的科研优势,打造全省中小学生航空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中小学生航空研学和飞行实践体验,打造江西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特色品牌。同时,积极发挥媒体力量,宣传、交流、推广全省各地的科学教育工作经验做法和亮点成效,营造推进科学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科技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娃娃抓起,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把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科学教育全过程,争取培育出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良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