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热情延续教育的青春
作者: 董建华 向晓明
我身边有一位老师,学历并不高,听他的课,似乎没什么教学艺术,但教学效果却特别好。每天早晨,他风风火火走进教室,不是指导学生学习,就是聆听学生的心声并安慰鼓励他们。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见到学生,他就热情高涨,与学生交流起来滔滔不绝。他的一腔热情感染着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是很高。
记得上高三时,那时我们的化学老师第一次教高三,讲课时比较紧张,语言也不流畅。同学们有些瞧不起他,认为他教学能力差。但每次考试完,无论多晚,他一定熬夜将试卷批阅完,第二天早晨准时将试卷发到我们手中,然后给我们细细分析试卷,讲解同学们出错较多的地方,课外还经常给我们辅导。我们从对他的“不感冒”,慢慢被他的敬业执着感染。正如一名同学所说:“他虽然讲课不那么精彩,但他对我们好,一心扑在教育上。我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位善于上课的好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认可和理解他,并积极配合他,学习非常努力,最终我们班的高考化学成绩非常优秀。
我的同事张老师大学刚毕业时,因为学校缺老师,校长就直接安排他教初三。第一天上课前的晚上,他在寝室将教案背了一遍又一遍,可是第二天一走进教室,心跳陡然加快,脑子一片空白,头天晚上背的东西全忘了。他只好拿着课本照本宣科,眼睛也不敢看学生,全身冒冷汗。他后来对我们说:“那节课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下课铃刚响,他飞也似的逃出教室,一个人坐在办公室生闷气,认为自己不适合教书,恨不得马上辞职。正苦闷着,一声“报告”打断了他的思绪,一名女生拿着书走到他面前,指着一道习题问他如何解答。他找出纸和笔,热情地为这名学生讲解,讲完之后贴心地问她:“听懂了没有?”
“谢谢老师,听懂了,这比您在课堂上讲得好多了!”女生拿着书本满意地离开了办公室,但她的话还在张老师耳边回旋,他不断反思:“为什么自己在办公室比在教室讲得好?”
一位老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安慰他:“第一次正式上课,心慌意乱、前言不搭后语,非常正常,别怕,任何老师都有这种经历。只要对教育充满热情,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儿。”张老师听后,心里放松了很多,拿出备课本和课本继续研究。
第二天上课,张老师走进教室就对同学们说:“老师刚开始教学,可能讲不好,可能让你们不满意,但我有信心逐步提升自己。从现在开始,只要上课有没听懂的地方,随时欢迎同学们到办公室来问我,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帮助你们。”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节课,张老师虽然讲课仍然缺乏技巧,可同学们却听得非常认真。
那一年,张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认真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辅导学生学习。就是这一年,这个班的中考成绩优异。张老师的工作得到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认可。第二年,学校让他继续教初三,张老师又满怀热情地投入教学中,将一个成绩差的班级带成了一个优秀班级。
如今,张老师已经执教三十多年了,但他对教书育人一如既往地充满了热情,这让他收获了充实而又幸福的人生。他被评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每次考核都遥遥领先。
经常有老师问他怎么做到这么优秀的,他说:“我其实也没做什么,就是上课时对学生亲切一些、辅导学生时耐心多一些,平时多关注学生学习生活的动态。学生高兴了,就更自觉主动地学习,我也就没有工作的困难。这么简单的付出却带来这么多的回报,何乐而不为?”
教师对教育的认知和心态,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教学业绩,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学生,教师如果充满激情和热情,学生的学习激情往往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如果教师对教育缺乏源自内心的热爱,抱着应付的态度,对待学生冷若冰霜甚至时不时地发脾气,学生怎么会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好感呢?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就可能不会认真听他的课,成绩也就很难提高。
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是学生最好的“提神剂”。教师的教育热情就像真善美的使者,不断地向学生传递幸运的佳音,也引领着教师自己不断走向成功,克服职业倦怠,不断延续教育生命,永葆青春活力。◆(作者单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