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有恒 道无边

作者: 廖肇银 卢山

爱有恒 道无边0

题记:

本刊2021年5月刊发了通讯文章《让每朵花儿都有自己的春天——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蒙芳》。2024年,是蒙芳担任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的第10年。这10年,蒙芳一直把责任扛在肩上,持续推行“恒爱教育”,让上犹县适龄残疾孩子圆了上学梦、就业梦、成家梦,获得家长、孩子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她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最美教师”、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4年6月,记者再次赴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采访蒙芳。

2024年6月3日,“龙舟雨”袭击赣南,上犹县大雨倾盆。

像往常一样,轮值的每一个早晨,蒙芳都早早到校,与孩子一个个打招呼,把他们一个个引进校门。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这天,蒙芳与值班教师一起,准备了许多雨伞,他们一手撑伞,一手忙着给冒雨到校的孩子递伞、撑伞,怕孩子身上淋到雨。

依山而建的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上犹特校”),山间雨雾缭绕,宛若仙境;校园地面上,铺设了塑胶,用色彩划分出跑道、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功能区,一眼望去,地面平整、鲜亮,没有台阶、没有沟坎、没有积水,塑胶铺层使得校内建筑一楼走廊、运动功能区实现了无缝对接。

蒙芳满脸幸福地说:“自建校以来,学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每名孩子在这里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特殊教育。”

记者与蒙芳面对面坐着,听她谈学校文化、办学理念,听她谈“恒爱教育”和为“恒爱教育”形成的特殊教育理念,听她谈一个个让孩子梦想成真的故事。

我叫小伟,今年18岁,是一名靠轮椅“行走”的脑瘫少年。在校9年,我与班上同学一直在一楼那间教室里学习。

其实,我非常想到二楼、三楼去看看,那里有录播室、电脑房、舞蹈房、烹饪室,要是有电梯就好了……

2023年暑假,小伟从上犹特校毕业,但看到还有5名像他一样的同学,没法去二楼、三楼的功能房上课,他就向学校提交了“给教学楼安装一部外挂式电梯”的心愿。

“安装一部外挂式电梯要多少钱?”蒙芳视孩子的心愿为办学第一要务,立即召开校务会研究,找人设计电梯安装图、做成本预算,并以“一个脑瘫孩子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发出“上犹特校无障碍设施(外挂式电梯)建设”的募捐公告。

“公告发出后,外挂式电梯项目所需的资金接近30万元,这笔费用很快就得到了爱心企业——中航证券有限公司的赞助,电梯很快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蒙芳说,“让孩子享受优质的特殊教育,光靠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

10年前,蒙芳从52名孩子、8名教师举办1台汇报晚会起,开始了她携团队开展爱心活动宣传特殊教育、让社会关爱支持特殊教育的办学历程,“小活动转动大社会”日渐成为蒙芳办学的成功“宝典”。

“我想要一个水杯。”

“我想要一双凉鞋。”

“我想要一册绘本。”

…………

2024年5月13日,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上犹特校发起了“汇聚‘微’力量,共享美好生活”圆梦“微心愿”活动,学校向孩子们征集了107个“微心愿”。5天内,这些“微心愿”全部被社会爱心人士认领。

“这些‘微心愿’,是每名残疾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认领这些‘微心愿’,是社会对残疾孩子的一份关爱,是爱的互动、温暖的传递。”上犹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旺生说。

此项活动推出后,余旺生认领的“微心愿”是一个保温杯,第二天他便以他孩子的名义,将一个全新的保温杯送到五年级智力残疾学生小昱(化名)手上,并附上“好好学习,健康成长”的赠言。

蒙芳告诉记者,余旺生不是第一次参加学校举办的爱心活动,他以前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时,就曾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卖活动。蒙芳还说,征集孩子的“微心愿”,旨在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让社会爱心人士记住孩子,与孩子建立持久的联系,让每份“微爱”汇聚成大爱。

2023年,学校教师吴华东申报的市级课题“以微见著,锻造特殊教育教师成长‘动力引擎’的研究”成功立项。他回忆说:“我的课题能够立项实属不易。起初,文稿杂乱,思路不清晰,是蒙芳校长多次跟我商讨选题立意,为课题搭建起框架。”

“蒙校长,您好。2个市级结题、5个市级立项和2个县级结题、1个县级立项的课题材料已放在您办公桌上,需请您审核签发。”

2024年6月4日,蒙芳一大早来到办公室,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曾晶晶便紧跟其后来汇报工作。

记者看到,10个文件袋分成两叠,堆在蒙芳的办公桌上。

曾晶晶继续汇报:“黄小玲老师2022年申报的1个市级、1个县级课题,同时在这次申请结题。”

谈起课题研究,蒙芳说当初从普通学校到特殊学校的时候,连“孤独症”这一概念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在参加培训、深入研究课题后,才对特殊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是从那时起,蒙芳每年都参加课题研究,先后完成省、市、县级多个课题研究,成功申报江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还参与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研究。

有了从课题研究中获得快速成长的经验后,蒙芳带领教师团队,倡导每个人把工作内容作为课题去研究。学校25名教师中,参与课题研究的有22人,占比88%。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蒙芳时常为教师讲授研究方法、传授研究经验,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分享,经常举办读书分享会、经验交流会,还陪着教师一起阅读,指导教师怎么确定课题、做课题,以研促学蔚然成风。

蒙芳认为,做课题必须有理论支撑,做课题最好的专家就是书,最有效的学习是“边学边测”,最易做的课题就是工作实践内容。

“把整本书的内容分章节来学,蜗牛式地日积月累,可奠定更扎实的理论根基。”蒙芳引导教师多看书,推行了“每周一测”读书法,安排教师每周分章节学习、轮流为周测卷命题,周测成绩列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

记者看到考完的“上犹特校第十四周周测卷”,卷面上有“学号” 和“成绩”。周测卷的命题人是何芳芳,测试范围是《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理论、计划、实施》第七章、第八章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的相关内容,测试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

为鼓励教师做课题、写论文,蒙芳在校长办公会上承诺:“无论你们写什么,我都会给你们把关。”“你们提交的每个课题材料,我都会先审一遍。”“你们先做,不清楚的都交给我来。”

有了蒙芳的鼓励与承诺,学校教师由不敢做课题到主动申报课题,营造出学校教师主动申报课题的浓厚氛围,带出了一支由“90后”的“特种兵”组成的队伍。

2022年初,赣州市蒙芳特殊教育语文名师工作室启动,15名成员中就有3名来自上犹特校,他们与其他县(市、区)的成员,时而面对面磨课,时而齐聚“云端”线上交流,时而跨县(市、区)送教、结对共建。

2024年4月17日,该工作室与浙江省绍兴市唐茂盛特殊教育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第一次联动交流研讨活动在绍兴市举行,架起了跨省交流的桥梁,标志着蒙芳在更宽广的领域、更高的平台上引领特殊教育航向,成为赣州市特殊教育领域的“领头雁”。

讲起她的办学经历,蒙芳有说不完的话。蒙芳与记者从早上聊到傍晚,工作繁忙的她,又坐高铁匆匆赶去抚州,参加江西省特殊教育融合资源中心组织的巡回指导工作会。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是蒙芳的办学理念,“让每名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特殊教育”是蒙芳的追求。在特殊教育这片园地里,蒙芳躬耕不辍,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引导社会创新支持特殊教育事业方式,持续提升特殊教育办学品质,持续帮助每名孩子自立自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