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教育烦心事
作者: 徐光明 廖肇银 曾宪瑛
“今年的政策比较人性化。”
“‘双学区’的设立太好了,真的是一心为民。”
“方便老百姓,这才叫好政策,点赞。”
“服众,公平!要是去年有这个政策就好了。”
…………
2024年4月26日14:48,“金溪发布”发布了《金溪县2024年秋季城区中小学招生入学通告》,该消息的阅读量达2.4万人次、转发量超过2000次,点赞数百个,留言也不少。
就在该通告发布的前两天,《金溪县2024年秋季城区中小学招生方案(送审稿)》(以下简称《方案》),在金溪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获得一次性通过。
金溪县位于江西东部、抚河中游,属武夷山脉向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图形如灵芝,历史上曾因出金产银、山间溪水色泽如金而得名“金溪”,素有“千年古邑、心学圣地、江南书乡”之称,赢得了“临川才子金溪书”的美誉,是“古色江西——江西省十大文化古县”之一。
甲辰龙年伊始,书香古韵、文运昌盛的金溪县,秉承“办教育就是保民生、办教育就是促发展、办教育就是强未来”的理念,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民之所盼”,惦念民生“冷暖事”,以“正品行、提品质、树品牌”为抓手,开展推进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在教育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地群众交口称赞。
“双学区”划设,赢得群众拥护
孩子的入学问题,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我进城买房就是为了孩子读书,但摇号定学区又让买房读书的愿望落空,增添了我的无尽烦恼。”
“我家有几个孩子,分别在不同的学校上学,常常为接送孩子而焦头烂额。”
孩子到哪所学校读书、怎样根据家庭情况自愿选择学校,是家长心里最大的烦心事。
2023年10月,吴光辉任职金溪县教体局局长,他视教育为最大民生,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读书关系千家万户,是民生大计。学生就近入学是我这个教体局局长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让学生就近入学、读好书是硬道理。”
吴光辉把解决学生就近入学列为县教体局工作的重要事项,一到任便立马在县教体局成立招生专班,挂帅担任组长,召开专班工作部署会,多渠道、多形式了解群众的入学困难和需要,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要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公平公正的优质教育,真正做到就近入学,就要从制度入手,制定合情合理的招生方案。招生方案一定要用数据说话,数据的摸排一定要准确,而且要用多年的数据作横纵对比和分析判断。”吴光辉在2024年1月专班工作推进会上这样叮嘱工作人员。
“全县入学的学生数摸排出来后,要在地图上清晰、准确地标出来,做到一目了然。”吴光辉在2024年2月专班工作会上强调。
“地图哪里有?”专班人员问。
“是没有现成的,但我们可以自己做。”吴光辉说。他一有空,就带着专班人员到各街道、小区,点对点摸排学生人数。在对县建材市场居住人群的摸排过程中,吴光辉发现这里的住户离心湖中学很近,却以一条马路为界,被划分到更远的锦绣中学;同样以一条马路为界的金汇豪庭等小区离仰山学校很近,却要摇号定学区,有些学生分到离家两三公里远的锦绣小学……
“类似这样的家庭,在摸排中共发现14个,看似公平的摇号,对群众来说其实很被动。”基教股负责人黄慧说。
调查越深入,了解越全面,思路就越清晰。专班根据摸排出来的情况,分别绘出了“2024年城区小学新生(幼儿园大班)分布图”“2024年城区七年级新生(六年级毕业生)分布图”。
这2张城区学生分布图在会议室桌上展开,呈长方形,上面标出了学校、小区、街道位置及每个小区的学生人数、城区与乡镇的学生总数,还用黑笔不规则地圈出了3个小学“双学区”、4个初中“双学区”的情况,专班称这2张分布图为“作战地图”。
“挂图作战,能清晰地看到城区所有方位居住学生的人数,这样既可减少误差,又方便排兵布阵,为精准、科学划分学区提供依据,‘双学区’的概念也就浮出了水面。”吴光辉说。
为回应群众就近入学的关切,金溪县教体局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两项改革。
第一项改革是增设“双学区”,即在相邻学区的过渡和交叉地带划设可读2所学校的区域,让这里的学生从2所学校中自主选择1所上学,不再使用摇号定学区的办法。
第二项改革是出台优惠政策,即从化解仰山学校和实验中学大校额、大班额出发,自愿分流到新建的城西第七学校就读的学生,在中招录取时执行城郊学校中招均衡分数线(在城区学校均衡分数线的基础上下降15分);鼓励在城区就读的农村籍学生回乡镇学校就读,在中招录取时执行农村学校中招均衡分数线(在城区学校均衡分数线的基础上下降30分)。
为缓解仰山学校学位紧张的局面,《方案》允许仰山学校学区范围内的新生可“以小跟大”到城区其他小学就读。“如果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孩读书,弟弟或妹妹为仰山学校学区范围内的新生,可到哥哥或姐姐所在学校报名入学。”吴光辉解释道。
灵活、人性化的政策出台,让学生就近入学的愿望成为现实,家长拍手称快。
“有了新的入学方案,我孙子孙女就可以读同一所学校了,爱人不用那么辛苦接送,也没了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张大爷告诉记者,他有2个孙女、2个孙子,大孙女在仰山学校读四年级,小孙女2023年根据划片政策在锦绣小学读书,大孙子刚上幼儿园,小孙子2024年刚出生。为了家庭开源节流,张大爷自己要去上班,儿子在外务工,爱人在家既要照顾坐月子的儿媳,还要接送3个小孩到3所不同的学校上下学,确实费时费力。新的政策马上要落地了,张大爷别提有多高兴。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六类人”
吴光辉任职金溪县教体局局长的时间不长,调研工作却从未停过。
“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比孩子的成绩好坏,更让我们家长烦心。”
“就业、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非常焦虑,内心压力特别大。这个压力会传导到孩子身上,而孩子是脆弱的。”
在调研中,吴光辉发现,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遭遇突发事故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往往有抑郁、性格偏执、承受能力弱、精神障碍等特殊情况,对他们的教育是学校、家庭最费心、最烦心的事。
金溪县称这几种情况的学生为需要特别关心关爱的“六类人”,要求每所学校为这“六类人”建档、造册,建立校行政领导、中层干部和班主任、党员教师对学生包保三级责任制,用好心理疏导室,开设心理健康课,教师每天给这些学生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让他们感到关爱和温暖,从而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吴光辉常在各种会议上说:“教育部门不光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做雪中送炭的事,要为这‘六类人’送温暖、送关心,这才能体现出教育的大爱。”
“心语姐姐,我们来取信了。”2024年4月25日,一个寻常的周四,但这是锦绣小学学生期待的周四,因为每周的这天,到“留守生之家”——心理咨询室,可以取到心语姐姐给他们的回信。
锦绣小学的心理咨询室,作为抚州市“刘莹姐姐工作站”之一,自成立起就开设了“心语信箱”,挂在心理咨询室门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碰到的烦恼、委屈,都可以写在信中,投入信箱。
2022年9月初,锦绣小学成立了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海菲、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黄蕾、心理爱好者曾秀梅组成的“心语姐姐”团队,向学生提供面对面心理咨询服务,也鼓励学生写信把心里话告诉“心语姐姐”。
每周一是“心语信箱”的开箱日,信箱负责人黄蕾是学校的英语教师,也是学校“刘莹姐姐工作站”的主要成员。
“因为感兴趣而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很重要而全身心投入。”黄蕾介绍说,心理咨询室每学期会收到300多封信件。对学生的来信,“心语姐姐”团队先将信件归类,然后根据信件内容和轻重缓急交给老师回信。每次考前是收信的高峰期。
“如遇信中有心理危机、心理健康安全隐患或是来信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我们团队会迅速就如何回信开展研讨,甚至直接约来信人做心理辅导,周一的来信都会在周四回复给学生。”黄蕾说。
记者发现,在“心语信箱”旁边的小白板上,当天的“本周回信”有“周某某”“欣”“蜡笔小洋”三位取信人。学生看到自己的代名,就会单独或相约来取信。“心语姐姐”团队也会准时在心理咨询室等候,接受学生的咨询,为学生答疑、解惑。
“一封封看似简单的回信,已经成为学生的心理支柱和心灵力量。信件的一来一往,发生了许多不寻常的故事。”黄蕾说。
“大部分学生收到信后,都回信表示心理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但不是每封回信,学生都会来取。因为学生一遇到问题或心情不好就会有心结,写完信、过了几天,他们的问题就没了或心情好了,也就忘记取信了。”黄蕾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拿出学生未取走的信,多达78封。
“心语姐姐”团队为来信回信建立了长期机制,设计了专用信封、方格信纸、汇总表,对学生的每封来信都做好归类和建档,复印装订成册,以便后期查阅和跟踪。
“心语姐姐,谢谢你!用了你的方法,我有了不少的朋友,但还是有一些同学讨厌我。明天就是我的生日了,希望你能来!”在收到的来信中,“心语姐姐”曾秀梅发现“老客户”在信中这样说。
锦绣小学“心语姐姐”的形象慢慢地走进了学生内心。学生已习惯了有困难就向“心语姐姐”求助、有烦恼就向“心语姐姐”诉说、有喜悦就与“心语姐姐”分享。
“我们团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同做学生心理问题的清道夫。”副校长、心理咨询师胡海菲说,学校在筛查发现的“六类人”中,有61人需要特别关注、161人需要重点关注、139人需要一般关注。五(7)班学生黄某就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人之一。
2024年4月3日上午,“心语姐姐”团队收到黄某的来信,立马引起心理老师的警觉,当即让班主任找其谈话、告知家长,同时组队家访。
当天下午,党支部书记、校长曹小辉带领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心语姐姐”团队成员,一起来到黄某家。他们在聊天中发现,黄某从小没有妈妈,与同学交往存在障碍,没有朋友,还因学习不好常被父亲看不起甚至谩骂,他变得特别消极、易冲动。
经过几个小时的聊天,黄某将烦恼抛到了脑后,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心语姐姐”团队还教黄某父亲如何进行亲子引导,鼓励他,让他对孩子有信心。
家访结束时,突然下大雨,黄某脚穿拖鞋,撑起雨伞,满脸开心地出门远送曹小辉一行人。
如今的黄某能主动做作业,性格也逐渐开朗了。“刚出现苗头时,学生暂时不会有过激行为发生,但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所以心理干预要及时。”曹小辉告诉记者,“我们将在全校开展心理咨询月活动,让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六类人’。”
记者在心湖小学采访时,翻开“金溪县心湖小学关心关爱学生排查表”,年级、班级、学生姓名、监护人、关注类别及包保校领导、年级组长、党员教师、教职工的姓名电话,一应俱全,在“关注类别”栏里对“六类人”作了标注。
“每个班有三五名‘六类人’,全校共摸排出‘六类人’47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多达381人。多给予关心、温暖,就可能会改变这‘六类人’的一生。‘一心一世界,一湖一天地’,希望这里的每名学生都能健康阳光成长。”心湖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智沅说。
记者在金溪一中采访时,看到每班每周都有“学生思想情况周报表”,由班主任和2名心理委员签名,对发现的“六类人”实行包保责任制,填写“心理辅导登记表”。金溪一中党委书记付雪平介绍,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个班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业心理教师上课。在班委中还设立了男、女心理委员,并通过专业培训,让他们成为学生心理问题的联络员、信息员、预警员、消防员,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走出困境,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