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科技梦想

作者: 曾宪瑛 孙瑛 宋万平

放飞科技梦想0

近年来,万安县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强化师资培训,立足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积极争取多方支持,注重科学与人文融合,全学段全方位推进科学教育,多措并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双减”工作落细落地落实,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科学教育体验

日前,一场“筑梦航天 科技前行”的主题亲子运动会在万安县工业园区幼儿园拉开了帷幕。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化身“小小宇航员”,在无限的宇宙中探索,体验航天航空带来的无尽欢乐。

该园2020年9月正式开园,遵循“人文关爱、科学启蒙、共同发展”的办园宗旨,坚持“爱生活、玩科学、乐成长”的理念。在这里,“一日生活皆科学”“一切科学皆好玩”,孩子们在“玩”中萌发对科学的喜爱。

园长肖萍介绍,该园以智慧场馆教育为抓手,持续丰富“玩+课程”体系,为园所科学教育提供个性化支持和帮助。目前设有“玩+智慧”科探空间、运动空间、阅读空间和“玩+美术”创意空间,孩子们打卡科探馆,开展科学试验、积木编程、趣味竞赛、多元阅读和创意绘画等活动,让孩子们乐于探究、坚持运动、爱上阅读、学会创意表达,在快乐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该园的每个班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环境和班级项目活动及主题创设元素,追随孩子们的兴趣,链接孩子们的体验。

如小班组的自然科学:咕咕鸡,了解鸡的成长过程;光和影,探索光影的奥秘;玩泡泡,泡泡为什么会在空中飘荡。中班、大班则每班链接一个工业园区企业,开展“探秘污水净化”之旅,走进污水处理厂并邀请工作人员进课堂授课;走进“两山优选”集团,班级开通“直播间”,孩子们向客人介绍万安的特产等。这些活动都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对科学的向往。

大一班刘桓宇兴奋地说:“做了《鸡蛋的沉浮》科学小实验之后,我发现原来科学就在身边。有趣奇妙的实验让我大开眼界,我知道了更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长大以后我也要当科学家。”

农村学校也能开展好科学教育

2024年4月18日,一场热闹非凡的校园科技作品展在万安县窑头小学操场举行,琳琅满目的科技作品让人应接不暇。

四年级的陈泽轩兴致勃勃地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他们团队的作品——清洁能源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太阳能板收集能源,进入储能系统,再稳定输出电源,这样整个城市就有了可靠的能源,汽车不需要加油就可以开动,路灯也点亮了,并且不会污染环境。

在科学探究室,肖娟老师正在给五年级的孩子讲解航天服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非常入神,听完后,还能把航天服的各部分在电子黑板上标记出来。“听了肖娟老师《航天服的组成》这节课,激起了我对航天知识的兴趣,燃起了我对航天事业的向往。我要以航天员杨利伟为榜样,努力学习,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行。”窑头小学五(6)班陈雅萱如此说道。

窑头小学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农村学校。近年来,该校克服农村学校条件相对简陋的不足,因地制宜开展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开展了一批科学教育特色活动,汇聚了一批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培养了一批优秀科学教育师资,让科学教育惠及每名学生。该校2023年7月被列入江西省科学教育“一县一校”项目学校名单,2024年2月被确定为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这所学校用实践证明了农村学校也能开展好科学教育。

窑头小学争取多方支持,开展了“科普大篷车”“科素课堂”进校园活动,建设了一间设备先进的科学探究室,购买了一批科学实验器材,建造了一条科技长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设了3个层次的科学小实验班,特别是为三至五年级学生量身打造了每学期2个主题、每个主题8个课时的特色课程。“琳琅满目的科技作品、先进高端的科学技术、别有趣味的科学小课堂,让我这个农村娃大饱眼福。”五(4)班学生肖婷田非常高兴地说。

校长李平华介绍,窑头小学将大力推动优质科学教育资源进校园,联合科技馆、博物馆、研学基地等场所,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FBL课程体系和趣味闯关活动,持续举办校园科技节、社团成果展、科创作品展和科技运动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科技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城区学校成为科学教育领头羊

2023年12月1日,吉安市“1+1+1”素质教育暨“1+N”课后服务流动现场会在万安县实验小学举行,学校的科学教育成果展示得到了吉安市教体局领导和兄弟县(市、区)的普遍赞誉。2024年2月,万安县实验小学被确定为首批江西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作为一所县城的学校,万安县实验小学是如何创新推进、深入探索,成为科学教育的领头羊呢?走进学校,疑问瞬间有了答案。

在学校的创客教室,郭宣信老师正在给机器人社团学生上课。学生拿着已经编好程序的机器人正在调试,如果有偏差,再对程序进行调试,直至完美。在这里,学生充分体验了如何通过编程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并通过编程实现模拟效果。

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五年级学生卢弘景正参加Scratch少儿编程兴趣班。他使用Scratch创意编程设计游戏“猫抓老鼠”,通过改变参数,可以调节猫的体型大小、老鼠移动速度的快慢,从而提升游戏的趣味性。校长王文光介绍,学校高年级广泛开设了Scratch少儿编程兴趣班,学生通过这款模块图形化的编程创作了很多益智类的电脑作品。

学校开设了计算机编程、机器人、无人机、航模等社团,内容包括电子百拼图、Scratch创意编程、科技创客等20余门课程,推广课前3分钟科普演讲。每年举办一届校园科技劳动节,学生全员参加,设置创意编程、科技小制作、科学小实验、航模比赛等竞赛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和竞技的平台。

学校中低年级的电子百拼图普及率达30%,学生在元件组装中了解串联、并联等电路原理;利用江西省科技馆捐赠的小Q实验套装和T博士实验套装,在五、六年级各开设了一个兴趣班,学生可用套装中的配件根据自己的创意自主拼装作品。

学校党支部书记衷计育介绍,为保障科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投入近75万元,装备了1间创客教室,更新了2间科学实验室和4间计算机房的设备,并根据科创课程开设的需求分批次采购了笔记本电脑。

随着科学教育的逐步推进,该校的科学教师队伍不断壮大,虽已有18名专职教师、58名兼职教师,但仍不能满足科学教育的需求。为此,学校要求所有科技创客课程项目任教老师都要结合线上优质课程,撰写好集电脑编程训练和实践操作训练目标于一体的教案;组织一批对科技创客感兴趣的教师进行特长培训,不断深化对科技创客课程的理解、提升操作能力和水平。

现在,科学教育逐渐成为万安县实验小学的特色品牌,科学教育硕果累累:在吉安市2021年中小学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在吉安市2023年机器人现场集中展示活动中获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并代表吉安市参加省级展示获二等奖。在各类科学教育类竞赛中,教师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3项、市级奖4项,学生获省级奖10项、市级奖14项。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万安县加大投入,以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为部分学校建设科学探究室、科技长廊;邀请专家团队量身打造学校科素课程,配套课后服务推进;强化科学教育种子师资培训,示范引领团队成长;组织教师探索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研发校本课程;大力推动馆校合作,在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资源共享、科普专题活动等方面强化保障,协同育人。

万安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张果生介绍,万安县倡导各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八个一”活动,即读一本科普书籍、出一期科普黑板报、作一次国旗下讲话、观看一部科普影视、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竞赛、完成一件科技小制作、撰写一篇科技小短文。通过现场参观和探究性体验、参加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另外,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先后获得上海真爱梦想基金、江西省科技馆、万安县科协等部门及部分科技企业的课程和资源捐赠,助力学校打造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万安县紧扣科学教育‘环境化’、课程开设‘规范化’、人才培养‘种子化’三个关键点,从而有效保障了全县科学教育的质量。”万安县委教体工委书记、县教体局局长郭建民对此充满信心。

据统计,近年来万安县各校在各类科技竞赛和征文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5次、省级以上奖项60余次。(周宇宁沈约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