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教育家精神的“四特”特质

作者: 蒙芳

涵养教育家精神的“四特”特质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构建专业精湛、教学高效、素质卓越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是确保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保障。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打造师德、师能齐头并进的教师团队,形成了以“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为核心内容的“四特”特质。

一、特别能奉献,铸魂育人立师德

如何确保特殊学生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获得最适宜的成长环境和支持,如何培育教师的奉献精神,从而涵养师德?学校以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以无私的爱心和专业的态度,深切关爱每名特殊学生,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一是开展“心灵成长站”师德体验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参与体验特殊学生生活,如在“全国爱眼日”体验“盲人一天的生活”,在“世界自闭症日”体验“自闭症儿童的一天”,在“全国爱耳日”参与“触觉迷宫”角色扮演、感官挑战等,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学生的困境,培养同理心。建立“青蓝工程”导师制度,由“蓝方教师”对“青方教师”进行情感支持,帮助专业成长,分享在特殊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和教学策略,形成师徒互助机制,促进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是打造“恒爱故事汇”师德交流平台。学校搭建“恒爱故事汇”师德交流平台,由教师分享与学生互动中的温馨故事和教学感悟。学校在每学年岗前培训时,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举行团队归属、岗位认知、角色定位、班级管理等方面的学习;每年教师节或国庆节,举行“恒爱”师德故事演讲和诗歌朗诵竞赛,以教师们的真实经历感动、鼓舞彼此,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三是实施“贴心零距离”参与式互动策略。学校实施“贴心零距离”参与式互动策略,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如教师家访、送教上门,与学生及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状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问题。近距离的接触,有助于教师更准确地定位职业角色,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和成长提供更加专业和贴心的服务。

二、特别能攻坚,持续创新强师能

特别能攻坚对提升师能至关重要,可以激励教师在教育改革中勇于挑战自我,通过持续学习、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一是共融共进,打造专业成长共同体。学校采用“四微四看”模式,即微讲座、微课堂、微分享和微测试的学习方式,以及“看教师成长”“看教学创新”“看学生进步”“看环境优化”的评价标准,开展定期研讨、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协作,跟踪教师专业发展,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优化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专业和个性化的教育。

二是主题教学,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融个性化、生活化、情境化于一体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包括义务教育培智教材、各类教学用具和网络资源、地方本土资源等,设计校园任务驱动、家庭任务驱动、社区任务驱动,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构建“事事是课程、时时能教学,处处是课堂、人人是教师”的全方位课程育人体系,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创新实践,推动教学模式革新。学校组织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四步走”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步呈现任务,即教师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第二步明确任务,即教师向学生清晰阐述任务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标准;第三步完成任务,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任务并展示成果;第四步评价任务,即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反思和改进学习,适时调整和补救。通过“四步走”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模式的持续改进。

三、特别能学习,笃行求是正师风

特别能学习深刻反映了教育家精神勤学笃行与求是创新的精神内涵。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突破传统、探索新知,推动教育发展。

一是“一师一品牌”。每名特教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教学风格,创建个人教学品牌,如“游戏教学”“教康融合”“音乐教学”等。教师通过定项培养、课题研究、撰写案例等,不断提升个人教学影响力。学校定期开设“微讲座”“微教学”展示活动,推广优秀教师的工作经验。

二是“一班一特色”。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需求,制订班级特色发展计划,如“自理能力向阳班”“劳动技能乐学班”“职教飞翔班”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参与,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特色教学活动和课程,让学生在特定领域得到针对性提升。

三是“一课一风格”。每学期,组织教师上课、说课小竞赛,集中呈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其教学设计的独到之处,帮助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在相互观课、议课和晒课的过程中,教师以尊重学生“三性”(天性、个性、特性),实施课堂教学“四化”(生活化、个性化、情境化、信息化)融合作为评价导向,倡导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共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四、特别能吃苦,坚持不懈砺师志

特别能吃苦需要教师在面对特殊教育挑战时保持耐心和毅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坚强后盾。一个“敢”字,就是学校师生强大的内生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克服身心障碍,勇敢迈出人生中的每一步;教师在学生的影响下,能不断挑战工作和生活中的不可能。

学校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涵养“四特”特质,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特殊教育“特种兵”,用满腔的热情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准满足每名特殊学生的需求,点亮每名特殊学生的潜能之光。◆(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