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兴乡村教育需要弘扬教育家精神
作者: 程风
教育家精神是对一代代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长期育人实践中形成的育人理念、教学方法的系统总结,彰显了鲜明的道德感召力、人格影响力和价值引领力,是培养高素质乡村教师的根与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对于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乡村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一、乡村教师需要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内核之一,是支撑教育工作者奉献教育的内驱力。乡村教师只有拥有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理想信念,才能扎根乡村办好教育,才能专注投身乡村教育实践活动,为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
2015年,我在鄱阳县的一所条件较好的完全小学任教。那时候,乡村教育面临着城乡教师数量失衡、乡村教师结构失调、乡土情怀培养失度等问题。那年暑假,同乡镇的一个偏远教学点仅有的2名教师调走了,10多名留守儿童面临或将异地就读的困境,家长十分焦虑。我所在的学校校长与我聊天时,表达出希望守住这块阵地的心愿,为孩子们就读提供方便,减轻家长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听完校长的一席话,我的内心五味杂陈,很想去把这个教学点的担子挑起来,但顾虑家人不理解,且自己作为弱小女子能否挑起这个重担。最终,我赢得了丈夫的支持,便向上级请缨来到这个教学点担任校长。到任第一天,我看到教学点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像样的教学设备,唯一的电器是一台不通电的三叶吊扇。我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带领教师开设音体美等课程,在不到3年时间里,让这个教学点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为他们孩子的付出,他们看得明明白白。我深知,要改变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仅凭乡村教师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乡村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撑。新时代乡村教师要像教育家那样,将个人的“小我”融入乡村振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书写心系国家和民族、情系家园和社会的“大我”,成就“心怀国之大者”的乡村教师。
二、乡村教师需要厚植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是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是他们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只有具备教育情怀的乡村教师,才能在乡村教育中扎根,引领乡村学生健康成长,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一名好教师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或许能影响学生终身。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我曾教过一名学习基础较差的女生,她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信心不足,每天坐在教室里却从不开口。针对这一情况,我绞尽脑汁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变换角色,让这名学生当“小老师”,自己则当“学生”坐在她的座位上,增强她的自信心。日复一日地鼓励,年复一年地陪伴,这名学生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6年后,这名学生如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在获知高考成绩的当天,这名学生给我发来一条微信:“敬爱的程老师,是您给了我信心和希望,给了我实现梦想的翅膀和决心。从您鼓励我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像您一样的好老师。”课堂上、生活中的“小事”,其实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大事”。教师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最美的形象,就能影响他长大后成为最美好的样子。
乡村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每名乡村教师为之奋斗。乡村学生的“留守化”、乡村家庭教育的“虚弱化”,凸显乡村教师陪伴与教育的重要性。乡村教师只有创设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才能让理想信念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拔节育穗。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新时代乡村教师要像教育家那样,厚植教育情怀,促进师德养成,以丰富的学识和崇高的人格做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做受学生尊敬、得乡民尊崇、被社会尊重的乡村教师。
三、乡村教师需要提高素质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这对乡村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在从教的13载岁月里,我辗转3个乡镇,历经的学校也各有亮点,生源回流明显。看似简单的学生回流数据,背后却是一群乡村教师的艰辛付出,也是当地老百姓对乡村教育的认可。不论是在乡村小规模学校还是湖区学校,或是如今任教的农村寄宿制初中,我都能强烈感受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都能强烈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成长成才的期望。到任现在所在学校校长两年来,我与教师们秉持“以良好的校风改变民风”理念,深挖学校文化内涵,改善办学条件,寻求师资学习培训渠道,注重教师队伍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这所昔日薄弱的乡村初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当地老百姓纷纷点赞叫好。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乡村教师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满腔的热忱和全部的精力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要尊重个体生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启智润心,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实践探索等方式,不断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与教育同生共长,与学生共同成长。新时代乡村教师要像教育家那样,牢记教书育人主责主业,深耕三尺讲台,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心无旁骛,做学有专攻、建功立业的乡村教师。◆(作者单位:江西省鄱阳县游城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