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教育家精神润泽教师幸福之路
作者: 彭艳峰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对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作出深入阐述,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时代使命,我们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以实际行动把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到教育教学、专业成长与学生管理等教书育人各环节,落实到立德树人全过程,争做教育家精神的行动者、实践者,以教育家精神润泽教师幸福之路。
一、以理想信念引领幸福之路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教师安身立命之基、教育报国之本。
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然而,这光芒同样温暖并照亮自己。2019年春天,我因怀孕身体虚弱,为了保证课堂效果,依然强打精神,可有一天因为没挺住,晕倒在教室里。有人问我,为何要这么拼?我的答案是:“只有让每名学生爱上你的课堂,学生才能爱上你任教的学科。”正是秉承这一信念,曾经一个入学时成绩很差的普通文科班,在我和同事们的努力下,高考成绩实现13人二本上线、4人一本上线;正是秉承这一信念,我曾接手的两个新班,学生成绩在半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从倒数第一变成顺数第一名;正是秉承这一信念,从教17年一批又一批学生在我的影响下由“问题学生”变成“幸福学生”,而我也由一名自卑内向的农村姑娘成长为一名自信乐观的幸福教师。
教育家精神塑造教师坚定教育信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与不懈追求。要坚定“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每名学生都有潜力成为杰出个体。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与困难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更高的道德标准加强自我修养,读好书、学文化,自觉以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陶冶情操、涵养德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明大德,也要守公德、严私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新时代“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二、以育人智慧筑牢幸福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鲜活生命,需要用爱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17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在一所中学实习。实习结束时,一群学生找到校长请求把我留在学校任教。当我把这件事与一生都在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龚全珍奶奶分享时,她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只要你真心爱学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好老师。”曾有一名学生让我受了不小的委屈,但我依然关心她、爱护她。其他学生问我:“老师,您不怪她吗?”我笑着说:“我的初心就是希望你们幸福快乐呀!”我坚持用爱去陪伴她。2024年教师节,她给我发来一条信息:“感谢彭老师给予我成长的力量,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的生命中有您的出现真的很幸福。我想告诉您,我这株原本枯萎的小苗如今已成长为一株生机勃勃的向日葵,我将一直在您的光亮照耀下做更好的自己。”17年的任教经历,这样的故事很多。
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将学生置于首位,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找准问题、阐明本质,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追求、科学思维方法,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要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公正对待每名学生,严管厚爱、宽严相济,以爱育人、以情化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让每名学生都有学习成长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教师对学生充满关爱时,他们会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感到喜悦和自豪。当教师选择用“小我”奔赴“大我”时,这种深沉的关爱使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就能体验到快乐与满足。
三、以躬耕态度书写幸福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思考、创新,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当教师对教育理念充满执着,他们会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不断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职业本分、一种精神追求,善于学习、终身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源源不断提供知识活水。
每上完一堂公开课、做完一个课题,都是一次深度学习,这是我一直坚守的教学态度。17年间,我经常承担省、市英语公开课教学任务,多次在省、市教学比赛中获奖,积极参与多本教材教辅的编写和课题研究等工作。我创新多样化的“快乐课堂”,为学生提供多元视角。曾经,我的学生小馨为英语学习而苦恼。在我的英语“快乐课堂”上,小馨成为“小老师”,角色互换使她很快找到了英语学习兴趣,让她更加自信,最终如愿考上了大学。如今,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小馨动情地说:“我觉得真正好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躬耕态度是教师不断成长的最重要的方式。教育家往往是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不断创新的勇气。教师要将学习培养成为一种习惯,将研究视作一种生活态度,将实践磨炼成为一种专业品质。要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资源共享等方式,分享教育心得,讨论教学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如此,教师才能不断充实自我,在教育领域不断前行,实现职业的持续发展和深化,用过硬的素质和本领引领学生成长,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