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强管理体系中提升治校能力

作者: 朱巨军

在建强管理体系中提升治校能力0

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柴桑一中”)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来,确立了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通过构建“四个体系”增强“四种能力”,完善了党组织对学校全面领导的组织结构,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一、构建有效覆盖的组织体系,增强组织能力

在实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之前,柴桑一中是按“校长负责、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代会民主管理”的模式进行管理的。“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教师育人、民主管理”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一种新的管理体系。党组织从政治核心到全面领导,进一步优化了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

在这个治理格局中,校党委侧重于谋划、决策、监督和保障,校行政侧重于管理、组织和实施。在具体分工上,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各司其职,但又有交叉,如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德育、文明校园创建等都是齐抓共管。对于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决策,双方则充分酝酿,达成共识。

在议事决策规则上,强化校党委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上的决策地位。在运行过程中,强化校党委的政治功能,在师德师风、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德育、意识形态、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政治把关上发挥主导作用。

二、构建一贯到底的责任体系,增强履职能力

构建条块结合、职责清晰、规范有序、运行高效的工作格局,推进党对学校工作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的完善。柴桑一中党委一手抓制度规范、管理落实,一手抓监督执行,把管党治党工作与办学治校、安全稳定、改革发展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了从“小党务”到“大党建”的转变。

校党委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积极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督促各种制度执行到位、各项方案落实到位。在教学工作上,校长对副校长、副校长对教务主任、教务主任对教研组长自上而下进行抽查,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

校级领导深入课堂和备课组参与听课、备课活动,蹲点年级并锁定班级,定期召开学科教师座谈会,了解班级学情、督促班级建设与教学,形成了较完善的履职体系。

三、构建多级联动的监督体系,增强管理能力

“领导一切”不等同于“管理一切”,更不是“以党代政,包揽一切”。党组织在领导主体上是集体领导,必须贯彻民主集中制。党组织除了“作决策”外,还要发挥“执行”和“监督”这两个重要作用,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党组织和行政的决策决定,保证学校运行合法合规。

校党委坚持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各个环节,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个人有关事项报备、干部档案管理等日常监管工作。校党委注意发挥提醒、函询、诫勉的作用,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对领导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做到防微杜渐。在狠抓廉洁从教的同时,学校邀请教代会、学代会、家委会、社区等群团组织参与学校治理,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

四、构建凝心聚力的发展体系,增强教育能力

柴桑一中党委高度重视构建凝心聚力的发展体系,注重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增强服务意识。在党员教师中,强化思想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党员教师的自律意识,增强责任感;提升党员教师素养,由其带动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科建设等方面能力的整体提高。

通过完善和实施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质量监管,层层压实考勤、教学、教研、考试等方面的管理责任,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显著增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