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政策下定向师范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探讨
作者: 叶智强
为做好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近年来,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江西省对定向师范生的招生录取、教育培养以及履约任教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培养制度,加强了教育管理。
[一、定向师范生培养质量现状]
调查人员对某省某市多个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基层学校校长、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对定向师范生的评价普遍较高,特别是在“双减”政策下,定向师范生的优势更加凸显。他们认为,这些定向师范生基本功扎实、比较稳定且多才多艺。
但调查发现,在定向师范生培养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由于大部分定向师范生毕业后在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工作环境比预期的有一定落差;大部分培养定向师范生的高校仅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两个专业,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学校对心理健康教师、音体美教师的实际需求;有些定向师范生存在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中,对“智慧校园”信息化设备和平台的操作存在一定困难。
[二、定向师范生培养质量提升策略]
(一)加强基本素质培养。学前以及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言行、书写等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基本素养,涵养师德,做新时代“大先生”。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充分利用好江西的红色、古色、绿色文化资源,把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定向师范生培养方案,不断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同时,要做好定向师范生的正面引领,通过对支月英老师等先进典型的宣传,帮助学生培养“国之大者”“师者仁心”的教育情怀。
加强基本功训练。“三字一话”是教师的“第二张脸”,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第一体现。对定向师范生要特别注重“三字一话”能力的提升,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做到以赛促学、以考代练,把三笔字列为他们毕业的“过关必选项”,多措并举不断强化他们的教学基本功。
加强写作能力培养。定向师范生除了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外,也承担着科研任务,要善于总结好的教学经验,并把它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科研成果。要鼓励定向师范生向各级各类报刊踊跃投稿,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总结能力,同时还要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学校比较缺少音体美教师。音体美教师在职称评聘时,存在一定的劣势。鉴于这个情况,可以通过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专业课程+音体美”的培养模式,把定向师范生培养成专业水平突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多面手”,这样有利于缓解基础教育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探索“1+x”培养机制。探索建立“师范试验班”模式,学生入学后,确定一门主修学科,再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多门辅修学科。大学第一年不限定学生所学专业,主要开设语数英等基础课程;在第一学年末,通过“学生自选+学校协调”的模式最终确定学生专业。
探索增加学生见习、实习时长。教育教学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岗位,理论功底再扎实也不一定适合当教师,知识的输出能力尤为重要。增加学生见习、实习机会和时长,是提升定向师范生课堂驾驭能力的最直接途径,可以采取跟岗学习、进班锻炼等方式,让他们在毕业时就掌握一些必要的教学能力和技巧。
(三)加强信息技术教育。随着智慧校园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愈加深入,从多媒体教学到视频制作,从网络名师课资源库建设到远程教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优化信息化课程内容。以往的信息课程,聚焦在对定向师范生简单办公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上。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教师在flash视频处理、美篇制作以及微信公众号开发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开发、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等课程,不断提升定向师范生的信息化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
搭建校内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定向师范生参与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维护,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负责新闻宣传、美篇制作,帮助他们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相关操作,让他们更加适应未来岗位对信息化能力的要求。
(四)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在培养好定向师范生基本功的同时,学校还要不断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校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推动他们在教师岗位上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提高学生自学意识。要帮助定向师范生建立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自学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掌握专业学习的基本技能。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营造自主学习环境。高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比如:在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模拟面试、模拟商业路演等形式,提升定向师范生自主寻找素材、自主发现问题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校校”合作。现阶段,培养定向师范生的学校多半为大专层次,定向师范生对学历提升的需求非常强烈。
畅通学生学历提升渠道。现阶段,从教师招聘政策导向以及基层学校实际需求来看,中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趋势比较明显。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优质师范类本科学校合作,建立两校定向师范生联培机制,畅通专科层次师范院校定向师范生学历提升渠道,满足他们自我提升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定向师范生参加自考本科考试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自考科目,让定向师范生在毕业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拿到本科文凭。
打通“校校”联培大门。通过加强与本地知名小学、幼儿园的联系,把标杆式基础教育学校建成师范院校定向师范生实践基地,定期组织他们到幼儿园、小学开展见习、实习,聘请优秀校长、园长和骨干教师走进课堂、开展“横向课题”研究等活动,推动“校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等全方位的合作。
做好定向师范生培养工作,是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提升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推进“教育强省”高质量建设的“保障一环”,更是赋能乡村振兴、做好共同富裕人才队伍建设的“决胜一棋”。通过加强定向师范生基本素质培养、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定向师范生自学能力、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校”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定向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也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单位: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