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红”党建推动学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作者: 陈智英 刘苏平
吉安市新村小学党支部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紧紧锚定总要求、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和重点措施,以打造“红色引擎”、培育“红烛先锋”、引领“红心向党”为抓手,结合高效课堂建设实际,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贯通起来,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强组织、筑堡垒,打造“红色引擎”
主题教育旨在真学真悟、知行合一。学校党支部围绕“学”字,就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分专题作出安排、集中学习研讨,旨在强组织、筑堡垒,打造“红色引擎”——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主题教育始终按照正确的方向推进。例如在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过程中,学校全面压实党建工作责任,聚焦各项工作的提质增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党支部在主题教育中开展相关知识的竞赛活动,组织党员和业务骨干赴井冈山等地研修,寻访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烈士的后代,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强师德、铸师魂,培育“红烛先锋”
忆往昔,重温党史守初心;畅未来,廉洁从教铸师魂。师德、师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品质,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学校党支部在主题教育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双培养”机制,着力培育“红烛先锋”。一方面,让党员教师争当“吉先锋”,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对11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帮扶档案,确保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影响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开设“党员名师课堂”,大力推进“党员结对强帮带、书记诊课促提升”活动,建立“一日一题”自主学、“一周一评”互动学、“一月一讲”提升学的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按照一名党员教师结对培养N名青年教师的“1+N”师徒结对模式,师徒课前合作备课、课中相互听课、课后切磋交流,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随堂听课、问诊把脉,构筑青年教师成长“快车道”。近年来,学校培养区级学科带头人4人、入党积极分子1人、预备党员1人,多名青年教师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储能蓄势。
强阵地、忆传统,引领“红心向党”
学校地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井冈山脚下,周边有着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学校在原有“唱一首红军歌、走一段红军路、吃一顿红军粮、讲一个红军事”基础上,对不同的革命遗迹、红色文化遗存研发不同主题的专题党课,推出红色家书情景党课,以歌舞、对话等形式再现革命英烈的感人故事。如在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等地设立现场教学点,让学生重拾红色记忆,打造“童心与红心对话——新村小学创新革命文化教育的新样态”项目,开发以文明礼仪、传统美德、法制安全为内容的实践体验锻炼活动,引导学生守规范、尊师长,全面提高学生行为规范、道德素养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综合素质,营造班风佳、学风浓、教风美、校风正的学校文化氛围;开展“红歌大合唱”“重走长征路”“庐陵老兵讲坛”等活动,构建校合唱队、非洲鼓队等“一班一品”的社团培养模式;开发“党建+心理健康”温暖课程,推出井冈山精神和足球文化相结合的“红色足球”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文明校园、礼仪家庭、和谐社会”的创建活动。
红色铸魂践初心,党建聚力促发展。学校坚持“校长带着教师干、教师做给学生看、学生学着教师干”的管理理念,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西省小公民道德建设示范基地、江西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