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延续千年的陶瓷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作者: 甘甜

让延续千年的陶瓷文化绽放时代光芒0

一座景德镇,半部陶瓷史。作为我国唯一以陶瓷命名的高等学府,景德镇陶瓷大学在陶瓷重镇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

“110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为陶瓷业服务的尖兵,不仅造就了一批著名的陶瓷艺术家、设计师,在中国艺术界形成了独特的‘陶院现象’,还为陶瓷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近80%的中国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品牌由学校校友创建,被业界誉为‘陶瓷黄埔’。”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工作的副校长吕品昌表示,学校着力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陶瓷行业科技进步,为我国现代陶瓷工业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作出贡献,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交流、陶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

学生:陶瓷文化的活态传承

其弈是景德镇小有名气的陶艺家。从景德镇陶瓷大学雕塑专业毕业后,他和妻子当起了“景漂”。

前几年,他在学校附近的流坑坞建了两栋房子,一栋自住、做工作室,一栋做民宿。屋外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每到春天,稻浪四起。

其弈和妻子日常在工作室创作,周末喜欢去乐天集市摆摊。那里有上百个摊位,摆满了各种陶瓷。摊主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也有不少毕业后创业的年轻人,或多或少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有着联系。

“根植于千年陶瓷文化土壤,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开展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和景德镇陶瓷有着紧密联系。法于传统又不完全囿于传统,学校在传承千年传统技艺的同时,推陈出新,营造包容开放的教学氛围。”学校美术学院院长黄胜介绍,建校以来,学校利用景德镇的资源优势,把本地的工艺美术大师、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乃至全国各个窑口的大师们请进课堂,把市场的最新信息带给学生。

教学紧密对接行业和市场,是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进陶瓷基地、陶瓷企业、窑厂,对学生来说则是常态。景德镇这座“活的陶瓷博物馆”,就是学生们的大课堂。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到一些名师工作室学习,甚至自己开工作室。

十几年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兴起,学校受过专业教育的学生变成了最大的生力军。

校友:“陶瓷黄埔”中的“王牌军”

“做陶瓷品牌,就要做领风者,成为领风企业。”这是广东金意陶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乾立下的“豪言壮语”。

37年来,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何乾,扎根于陶瓷行业,为我国陶瓷行业的发展壮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景德镇陶瓷大学培养了很多像何乾一样的优秀陶瓷企业家。据不完全统计,仅广东省佛山市,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生创办或担任总经理,且产值亿元以上的陶瓷企业就有数十家。

“我们不仅密切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还根据行业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陶瓷行业发展培养人才成为最大特色。”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汪永清介绍,该学院有70%的毕业生走进全国各大产瓷区,成为陶瓷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科技骨干。为此,该学院的毕业生被誉为“陶瓷黄埔”中的“王牌军”。

培养行业人才,关键是满足行业需求。从院长、系主任到各专业授课教师,深入陶瓷企业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已成常态化。学院每年新招的教师,第一年都不参与排课。一方面,学院要让他们熟悉教育教学、整理研究方向、搭建教学科研平台;另一方面,没有陶瓷专业学习背景的教师,还会被学院专门安排到陶瓷企业去培训半年。汪永清表示,在各专业制定培养方案前,他都会带着相关教师到陶瓷企业走访,了解不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由于和产业保持着紧密联系,陶瓷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人才认可度很高,不少企业还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

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紧密联系,雄厚的产业基础给学校人才培养和实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丰富的校友资源也成了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如今,大部分陶瓷企业都有学校的校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实习基地的陶瓷企业就有四五十家。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自主选择到各校友企业实习。

这些注入陶瓷行业的高素质人才,最终成了陶瓷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箭牌、金意陶、简一、欧神诺等知名陶瓷企业,大都由校友开办。学校定期邀请校友回母校分享职业成长的收获,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坚定信心,提高校友的归属感,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陶瓷创业者”的坚强后盾

2022年8月19日,由景德镇陶瓷大学牵头,联合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福建)、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18家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江西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陶瓷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成为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陶瓷文化产业重大创新平台。

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以其特色专业优势,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创业学院院长陈斌介绍,21世纪初,学校便面向全校非经济类专业学生开设管理经济学基础课程,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和技术经济学等相关内容进行融合,为学生创业奠定基础。从入校开始,学校就为学生安排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基础3门课程,不仅在课堂上引导,还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与体验空间。

目前,学校内外共搭建了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咨询室,创办就业创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经常性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及创业论坛,还组建了由各行各业专家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库。

2016年,学校专门设立创业学院,吸收在景德镇创业的毕业生,将零散的创业力量凝聚起来,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毕业生遇到困难还能互相帮助。

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茶博会。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生设计制作的精美瓷器与摆件,则是茶博会的一大亮点。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各地茶博会成了学校毕业生开拓市场的一个窗口。学校不仅给参会的创业毕业生予以经费支持,还积极与主办方洽谈合作,为创业毕业生争取相关政策支持,拓展销售渠道,搭建展销平台。

90后创业毕业生卢婷,2013年毕业,如今已是小有名气的瓷器经营者。不到10年的时间,她就把公司办得红红火火。早在大学期间,她就经常利用周末去“练摊”。之后,她决定创业。设计、烧制、办执照、找市场、跑销路……对于初出茅庐的“创业小白”,这些都是要闯的难关。幸运的是,学校不但给她提供了免费的工作室,以供创作、生产之需,还安排了专门的创业导师对她进行技术、经营上的指导。“有了学校这个坚强后盾,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回想起学校对她创业之路的支持,卢婷的眼里闪现泪花。

“创业路上要不怕苦,但也不能蛮干。我们利用学校的品牌效应,帮学生开拓市场,用心引导、呵护年轻人,让他们担当前行。‘大创客’带动‘小创客’,产生动能,形成合力!”陈斌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