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杂记
作者: 王小梅潇洒过活
那年在学校教书时,一名李姓家长的女儿是小儿麻痹症患者,她不得不每天送女儿到学校上课。
她女儿是沉默寡言型的孩子,成绩一般,在班上的人际关系也一般。
一天谈到女儿行动无法自如时,这名家长竟潸然泪下。
我看了很不忍心,问道:“李妈妈,你为什么流泪?”
“我前世到底造了什么孽,竟生下行动不便的女儿。”李妈妈非常委屈,说着眼泪流得更多。
李妈妈告诉我,她生了两个女儿,老大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优秀,根本不用她操心。老二却让她担心得要命,除了头脑比不上她姐姐,连上下学都需要接送。这不是造孽又是什么?
我知道她是完美主义者,多说无益,只好念一首诗给她听:“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暖北枝寒。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老师,你念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李妈妈一时会意不过来。
这首诗是有典故的,涉及苏东坡、秦少游和佛印禅师的公案。我跳过这段故事,直接告诉她:“李妈妈,人生就是这样,就以一棵树来说,在春风中同样接受阳光、空气、水分的滋润,但是每一片树叶的命运都不一样,这跟造孽没有关系。”
“是呃。”李妈妈听了,停止了哭泣。
“人在福中要知福,你的孩子只是行动不方便。我有位同事的孩子一个在医学院读书,而另一个却是自闭症患者。”我不晓得我说的话是否得体,不过我说的都是心坎里的话。
从此以后,李妈妈送她的孩子到学校时常展露出笑容。
送给孩子愿景
那年九月开学不久的一天早上,我刚要进教室,一名家长挡住了我,说:“老师,我要进教室当着同学的面揭发我女儿的糗事。”
“糗事?”我望着她,用疑惑的口气问道,“你的女儿是乖宝宝,人际关系很好,到底出什么问题了?”
那名家长四十多岁,戴着眼镜,提着公文包,一看就知道是上班族。
家长告诉我,她女儿会偷她的钱。她曾劝诫过女儿,可是没效果。她问女儿偷的钱花到哪里去,女儿竟然顶嘴道:“我买牛奶和面包请同学。”
哦,原来是偷钱做公关,难怪人缘那么好。
我思索了一会儿,告诉她:“我反对你的行为,因为这样有可能会影响你女儿和有些同学的前途。”
她女儿还有很长的求学路要走,还要读初中、高中、大学,如果母亲在学校公开揭露她在家的偷窃行为,“小偷”的阴影会跟随她一生,说不定她还会因此一蹶不振。
再说有些同学根本不知真相,吃了她女儿提供的食物,难免会觉得难堪。
我建议家长让孩子付出辛劳和汗水,自己赚钱。譬如要求孩子在家里定期打扫房间或帮父母做家务,如果表现好的话,就每星期酌情给一些零花钱。
“老师,你是建议我让孩子做家务,然后给她零花钱?”那名家长听了我的解说,似乎有点心动。
“是啊。其实给孩子零用钱要有正当理由,这样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勤劳习惯,何乐而不为?”我告诉那名家长,很多老师教导孩子都采用这种方法。
“谢谢老师的指点。”那名家长的气终于消了。
“哪里,我们大人也需要互相学习。”我说。
那件事发生后,我默默观察这名乖巧的女生,发现她请同学吃东西的次数变少了,人际关系反而变得更好了。她会主动帮助同学整理抽屉,或主动帮值日生倒垃圾。
家长教会我情绪管控
这是一件往事了。
很久之前,早上上完数学课,我坐在教室里闭目养神。突然,学生小宪走到我身旁说:“老师,小强在教室外面的女儿墙表演走高空。”
我吓了一跳。我们教室是三楼,学生在女儿墙表演特技,万一失足,岂不是要出人命。
我冲出教室,看见小强身手利落地跳下女儿墙。他看见我,露出抱歉的眼神,说:“老师,对不起。”
我将小强带回教室,问他:“这种把戏你做了几次?”
“这是第三次。”
“你不要命了。”我非常生气,要小强伸出双手,拿出藤条打了他三下手心,想让他长记性。
想不到要上语文课时,小宪又走来告诉我:“老师,完了,你把小强打伤了。”
打伤?我半信半疑地走到小强座位旁边,要他伸出双手给我看。一看,我的心都凉了,我真不知道在盛怒之下会把学生的手打伤。
事不宜迟,我赶紧带着小强到保健室找校医擦药。
校医看了小强的伤势后,带着责备的眼光望着我:“教导学生时,如果要拿藤条,也要重重提起,轻轻放下。”
那天放学后,我带着小强回家。
小强的家租住在破落的二楼公寓,我走进他家时,他妈妈看着双手包扎纱布的儿子,问我:“老师,发生什么事?”
我把事情的始末告诉了小强妈妈。
小强妈妈大约四十多岁,听了我的解释后,两眼缓缓流着眼泪,说:“老师,我的孩子太不珍惜生命了。”
“对不起,我真的太鲁莽了,我愿意负一切责任。”说着,我非常难过。
我很自责,真不知道会打伤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
小强的妈妈看到我难过的表情,反而安慰我,“老师,没事的。你放心,孩子我会再教育他。”
在离开小强家时,小强妈妈告诉我:“老师,人在冲动时可能会犯许多错误,有一种方法你或许可以试一试。”
小强妈妈告诉我,在暴怒时可以暂时离开现场或深深吸一口气,慢慢地数着“1、2、3、4、5……”
多亏那名家长教会我情绪管控。从此以后,教导学生时,我改变了劝导方式,再也没有发生此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