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铜鼓:创新打造“红色思政”课堂
作者: 徐光明
“1928年7月22日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等人于当年9月17日在铜鼓县幽居乡召开了一次中心议题为恢复中共湘鄂赣边特委的联席会议,即幽居会议……”日前,在江西省铜鼓县幽居会议旧址,棋坪镇幽居村老支部书记王诗荣向铜鼓中学的学生介绍了这一段红色历史。
铜鼓红色历史闻名遐迩。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临铜鼓领导和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工农革命军。1928年9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进驻铜鼓,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铜鼓是全苏区县,1.8万有名有姓的英烈长眠于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铜鼓留下的红色历史足迹,孕育了丰富的红色基因,造就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铜鼓县作为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聚焦“秋收起义在铜鼓”“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历史”“铜鼓红色故事”等红色资源,创新打造“红色思政”课堂,深度挖掘、充分用好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形成“红色教学、红色研学、红色巡演”齐头并进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铜鼓县整合资金1.1亿元建设红色名村,对县内68处革命遗迹遗址、122条红色标语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挖掘整理红色故事77个,编撰红色图书3本,征集了一批红色革命题材的客家山歌,创作了大型红色情景剧《磐石》和客家山歌剧《绣红旗》。
铜鼓县大力创建多样化的红色研学模式,将县内9个乡镇旅游资源串联成线,打造了云上坪田、五彩梁塅等10条精品研学线路和3条特色红军线路。
铜鼓县成立“红色思政”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县教体局统一领导、各中小学配合及专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共同参与的“红色思政”教学工作体系。同时,由县教体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委党校和学校多方组成“红色思政”课堂教研工作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期课程安排,设计“红色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与要求:小学阶段侧重红色历史文化启蒙教育,初中阶段侧重革命感性体验和历史知识学习相结合,高中阶段侧重红色实践体会和理论学习相结合。加强对红色资源教育教学价值的深度挖掘,在全县推广优秀课程案例,拓展和深化“红色思政”课堂内涵。
铜鼓县组织各学校成立红色文化社团、举办校园红色研讨会,以重大纪念日和历史事件为契机,开设故事演绎、课堂辩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红色思政”课堂。同时,将课堂向线上线下延伸,一方面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数字化技术纵深挖掘、横向关联“红色思政”资源,建设红色资源教学案例库、专题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线上教学阵地;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县内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名村、秋收起义沉浸式体验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铜鼓县从红色后代、乡贤达人中聘任兼职“红色思政”课堂教师,邀请革命老兵、英雄模范、红色基地讲解员和学生宣讲员等,参与“红色思政”课合作教学和红色故事编排巡演,以发生在铜鼓的经典革命故事为题材,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平台,编排《铜鼓往事》《女英雄张水秀》等一批红色文艺节目,到全县各中小学、社区、乡村进行常态化巡演,不断放大“红色思政”教育的传播效应、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