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目标 笃行不怠 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全面提质提速
作者: 郭杰忠
一、担当作为,奋勇争先,2021年工作亮点突出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教育部的指导支持下,特别是在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强基础、抓改革、破难题、促提升,推动教育强省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年来,我省教育工作5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通报表扬和肯定批示,在党中央(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教育部等举办的全国性会议上发言14次,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31次,承办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会议10次。2021年4月,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调研组来赣调研教育领域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时,肯定江西教育工作站得高、抓得实、机制新、成效显著。
(一)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全省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推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走在前列。重视宣讲宣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干部师生全员覆盖、深度融入,创新推出“党史+人才”“党史+专业”“党史+音乐”“党史+绘画”等学习形式,组建2600余个各类宣讲团,举办3.3万余场报告,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编发简报79期,在省委简报刊发专稿9篇,在中央、省级媒体刊发稿件422篇,全方位、立体化、持续性展示全省教育系统的创新做法和工作实效。南昌大学的数字化学习教育平台“红色文化馆”、江西师范大学的“百年党史江西红”系列视频、华东交通大学的“百位博士讲党史”活动、南昌航空大学的“四大宣讲团”、江西中医药大学的“立体课堂”、东华理工大学的“先进人物群雕”,都产生了很好的育人效果。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以百米长卷的艺术形式反映百年党史,展示了当代青年大学生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受到广泛赞誉。强化研讨交流,开展学术研讨100余场,提交理论文章6000余篇,公开发表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200余篇。推动以赛促学,联合人民网举办党史知识竞赛暨全省教育系统第六届党的基本知识竞答赛,102万余名师生积极参与,荣获全国党史知识竞赛总决赛第九名和优秀组织奖。赣南师范大学薛芳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赛荣获第五名的佳绩。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同上一堂党史课”“赣鄱学子心向党”“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师生合唱展示等系列活动。扎实开展办实事活动,全省教育系统3905项实事全部办结。委厅荣获“2021年度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实干担当单位”(全省唯一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先进的省直单位);赣州市实施“双减”政策、解决“四点半”难题,被评为全省“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十佳典型事例;“高考直通车”宣传活动和“江教智考”服务平台运行,为广大考生排忧解难,得到考生和家长好评;《江西日报》以《倾心为民办实事 情系群众解民忧》为题报道委厅高质量开展办实事活动情况。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光辉历史,广大干部师生“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时代新使命。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
始终牢记并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殷殷嘱托,联合教育部编写的全国首套大中小幼一体化《红色文化》教材,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类仅2套地方教材获此殊荣)。承办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教育部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推进会并作典型发言,1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位居全国前列。创新构建“一系列教材、一系列活动、一系列演出、一系列竞赛”融合互促的“四个一”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持续打造“红色走读”“追寻红色足迹”“红色家书巡演”等品牌活动,举办第二届江西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论坛暨“红色走读”优秀作品展。南昌大学剧目《党的儿女》、井冈山大学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红色江西》等艺术作品,江西理工大学打造的省内首个“VR+红色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建设的“2+N”红色文化育人平台,成为红色文化育人的一张张名片。扎实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成立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创新开展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并得到教育部高度肯定,向全国推介。宜春市2个案例入选教育部“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省获24金,名列全国第三;南昌大学金奖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项目斩获大赛冠军,实现了我省“零”的突破。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位列全国第四。出台有关劳动教育、体育、美育、游泳教育、心理健康、近视防控光明行动等系列文件,统筹抓好“五项管理”(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体育美育“晒课表”活动。在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我省代表团获8金6银6铜并打破1项赛会纪录,位列金牌榜第9位。组团参加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获得24个一等奖。萍乡市芦溪县获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相关做法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集。新余市深入推进小荷工程和水花、明亮、润心三大行动取得更好成效。承办第24届全国推广普通话重点活动,举办“党的语言文字事业百年光辉历程展”江西巡展,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基本公共教育供给不断优化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双减”的工作部署,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组建工作专班,推动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推出24条落实举措,召开20余次省级会议密集调度、狠抓落实。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2%以上(如期完成教育部规定目标),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超96%,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监管等实现6个100%目标;全省96.42%的学生和96.54%的家长对校内减负提质感到满意。我省“智慧作业”入选教育部遴选的10个典型案例之一。调整优化学前教育规划布局,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16.52亿元,持续加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全年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1.3万个(公办园学位7.4万个)。据初步统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进一步提升。全面实施质量提升、“安吉游戏”推广和幼儿园跟岗帮扶计划,不断提高全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萍乡市农村幼儿园保教经验入选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调整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14.6亿元,支持各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下达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资金6亿元,中小学“大班额”比例明显下降。抚州市推动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在87所试点校推广应用,取得积极成效。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招生管理,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和“公民同招”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一律实行电脑随机录取,严禁普通高中学校跨设区市招生。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明确我省“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转设路径。推动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赣州市信丰县特殊教育“送教上门”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四)服务社会贡献更加彰显
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提速扩量,全年新增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21人,为近年最多;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个创新团队、2名教师分别获评第六届“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为我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打造天下英才的重要首选地作出新贡献。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华东交通大学省部共建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监测与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东华理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赣南师范大学获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取得新成效,全省高校新增博士点17个,博士点申报通过率为28.81%,高出全国7.7个百分点,新增数量并列全国第6位。召开全省新文科建设启动大会和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启动新工科、新医科建设,“四新”建设得到教育部肯定。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入选教育部、工信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充分发挥“校企通——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功能,出台高校服务江西“十大举措”,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激励博士、教授“走园入企”,对接服务86个开发区,累计服务企业4989家,帮助园区和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动员高校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三请三回”工作,赋能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江西财经大学校友回赣投资金额超百亿元。千方百计抓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工程,2021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3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76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八;留赣就业率达57.65%,创有统计数据以来新高。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运营开班,高地建设60项试点任务、95个改革举措进展顺利,项目实施率达100%,以“省级统筹”全覆盖模式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进度位居全国前列。职教改革创新工作连续两年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党中央首次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以及教育部召开的年度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有关经验报告获国务院领导批示、面向全国推广。深化教育助推乡村振兴,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居全国前列(全国共31项),景德镇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荣获“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五)教育综合改革稳慎推进
全力打好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最硬一仗”,以省“两办”名义印发实施《江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学习培训、专家指导、改革试点、违规纠治等工作有力推进,我省“破五唯”相关工作得到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肯定并向全国推介。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考试招生改革,印发《江西省深化普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启动、顺利实施;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考试公平,全年共组织高考、研考等各类考试24次,为470万人次考生提供人文化服务,实现了健康平安考试目标。教育部、东部战区空军政治部、海军招飞办专门发来感谢信。推进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国务院对省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给予三方面肯定,并向全国推介了2个典型案例(全国共8个),教育督导工作在全国教育督导视频部署会上作交流发言。九江市用教育督导利器力促“双减”工作落实落地,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校外培训治理典型推广案例。深化“放管服”改革,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解决制约高校发展的管理机制问题,推动出台有关改革文件。在全国首创并全面推广使用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电子证照”。我省在全国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上饶市信州区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创新做法得到省委改革办肯定。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省“班班通”互动式终端配备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学网络环境实现跨越性提升。南昌市成功入选“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智慧招考改革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作交流。
(六)教育发展基础持续巩固
科学有序推进“十四五”教育规划及相关子规划编制工作,在京召开新型智库专家座谈会,邀请教育部司局级领导和“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内知名专家共同献计出力。推动省财政下达17.6亿元支持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就业,统筹安排60亿元专项经费支持“十四五”时期“双一流”建设,“两个只增不减”有效落实并在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上发言。扎实推进教育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工委普法办荣获“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在第十四次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制定出台贯彻国家教材建设“一规划四办法”实施方案。江西高校出版社获得全国首届教材建设先进单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2021年定为“全省教师思政工作和师德师风强化年”,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持续开展“新时代学生心中好老师”推选活动,支月英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周义朋、赖勋忠分别获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称号(全国各10名,这是我省继2019年之后三年内再获这两项殊荣),刘红宁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开通“师德师风问题反映”平台,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2次向社会通报负面典型案例,全省师德违规投诉明显减少;加大教师补充力度,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1624名、中央“特岗计划”教师4973名;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鹰潭市成为我省首个全域一体实施该项改革的设区市;推动全省各县(市、区)全部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长效保障机制。统筹发展与安全,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防“三个百分之百”建设,完成62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四个一”工程改建,其中赣江新区实现达标全覆盖。吉安市建立警示约谈机制,加强联防联控,学生防溺水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全年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7.7%,相关工作经验被教育部推介。牢牢守住校园疫情防线,组织全省教育系统1091万余人接种新冠疫苗,实现校园“零疫情”。特别是上饶市在疫情期间未发生一例校园感染、做到了“停课不停学、一个都不少”。全省教育系统保持总体安全稳定,为“和谐江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