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档案管理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促进作用

作者: 黄秀容

[摘 要]中小学教育是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阐述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从而提出档案管理在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档案管理;立德树人;作用;建议

当前,立德树人已成为学校育人的根本任务。中小学档案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信息资源,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是学校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立德树人推进的过程中,可拓展档案育人方式,将特殊档案融入校本课程;可盘活档案资源建设,以档案史料为主开展多主题档案编研;可强化档案管理理念,从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上创新,进而更好地发挥中小学档案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助推中小学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中小学档案管理与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的联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中小学的中心工作是立德树人,学校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立德树人主题而开展,档案管理也不例外。

(一)档案管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工作。应该由学校各个部门协作,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小学档案室存有校史档案、工程档案、教学档案、学籍档案、文书档案、声像档案等各类专项档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立德树人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首先,档案管理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通过对学生档案的分析和研究,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其次,档案管理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教职工的情况和需求。通过对教职工档案的分析和研究,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职工的教育教学成果、专业发展方向、工作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帮助学校更好地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档案管理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传承。档案中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教育成果和优秀传统,这些信息可以为学校提供历史借鉴和文化传承,帮助学校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以德育为核心,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涉及档案工作、师生管理、学校发展等事项,其功能和目的是多样性的,但是作为学校工作中的一环,档案管理应是以服务育人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根本。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小学档案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指导,要求学校在档案管理中注重德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档案管理也需要强化其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档案展览、文化创意活动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通过完善档案管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小学档案管理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

中小学档案管理和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统一,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发挥档案管理的作用,完善档案内容和管理质量,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地保存和传承学校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成果,为立德树人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小学通过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以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持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二、档案工作对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任务的促进作用

中小学档案记录了前辈校领导和教职员工在岗位上的坚守和无私奉献的历程,这些记录以文字、图表、声像等多种形式,利用纸张、磁盘、光盘等多样载体进行保存。这些档案不仅集结了师生和职工在教育和学习活动中的创新思想和经验分享,还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涵盖了理想人生观、爱国和校园情怀以及教学科研方法的教育价值,不仅发挥了学校资政参考作用,更是育人功能的体现。

(一)促进校园环境建设

中小学档案资料不仅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还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积淀。由每一套详细的学校硬件建设蓝图、一系列记录校园环境演变的历史照片以及一部部关于学校发展和变革的宣传片,可以让师生了解到学校的办学宗旨、校园规划、师资队伍、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档案管理人员可以牵头,与学校教科室合作,利用这些老档案走进课堂的方式,将档案特色融入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档案教书育人功能。同时,学校丰富的档案资源库是实现全员育人的重要基础。全员育人是指中小学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段长、班主任、科任老师,包括教辅人员都要参与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档案管理为全员育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和交流平台。通过档案,一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同时,档案管理也有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促进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中小学档案资料记录了中小学制度建设的演进过程。学校的制度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档案则为这一过程提供了详细的记录和历史资料。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废止过程,可以分析学校管理制度的演进趋势和发展特点,为学校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同时,这些档案资料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塑造学校的管理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为中小学全程育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全程育人是指学校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档案管理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各个阶段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档案,学校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和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制订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另外,这些档案资料也可以作为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三)促进师生良好情感的建立

中小学档案资料见证了师生的精神追求和成长历程。在中小学的档案管理中,除了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档案资料,还有许多关于师生个人发展的纪录。比如,师生的教学反思、学习心得、个人作品等,这些档案资料不仅反映了师生的成长轨迹,更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通过档案,人们可以了解到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付出和收获,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长,同时这些档案也为全方位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全方位育人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档案管理中记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表现,这些资料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参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过去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和特殊的表现作为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达到反思警醒的作用;再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馆或档案展览,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三、档案管理工作助推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策略

(一)拓展档案育人方式,使档案特色融入校本课程

传统的中小学档案育人方式主要是靠档案资源实物或史料的现场展示及学者讲座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档案育人缺乏趣味性与吸引力,受众面小,效能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转变思想,积极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结合中小学生个性差异、学习需求多样等特点调整育人方式,让档案工作“开口说话”,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其“魅力”,如原创故事、校史讲解员比赛、系列短视音频等新方式,以新时代中小学师生易于接受的知识获取方式,从而增强师生对学校档案的感受度来达到档案育人的目的。另外,“学校档案蕴藏着最丰富、最原始、最直接的‘校本性’”[2],是开发校本课程最特色的、最富生命力、最经济的课程资源。所以,可以结合档案特色,设计具有档案特色的校本课程,但是要把握好课程难重点、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特色档案素材,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和教育意义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可以包括学校的历史、特色项目、杰出校友、优秀师生事迹等。例如,可以开设学校历史课程,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提升学生对学校自身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根植深厚的爱校、爱乡、爱国情结。闽南地区有着浓厚的侨乡文化底蕴,很多学校的兴办离不开华侨的资助,在资助过程中形成的档案生动诠释了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耳熟能详的事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彰显本土特色,又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另外,课程可以结合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到当地的档案馆参加,邀请档案馆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了解老一辈海外华侨华人对家国的深厚情感,进一步感知海外侨胞所坚守的诚信和信用精神,通过参观展馆结合静态课程的方式,拓宽育人维度,用中小学学生接受度更高的方式,增加创新性和吸引力,塑造学生诚信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而发挥档案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

(二)盘活档案资源建设,开展多主题档案编研

中小学档案工作者应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深化馆藏资源的挖掘和剖析,打造与高标准人才培养工作相匹配的档案编撰成果。通过挖掘馆藏资源,开发特色档案中的育人要素为知识体系,规划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料类别,盘活特色档案资源,将“档案库”变成“主题库”,满足不同的档案育人需求,更好地发挥档案的育人功能。例如,晋江市梅岭街道希信中心小学在建校99周年之际,对校史馆进行升级改造,增设专业讲解员,依据学校办学特色,梳理和整理相关馆藏档案资料,以时间为轴线,选取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经典活动,优秀师生,校友故事为主题,开发了一系列宣教育人资源库,如校史档案资源库、教学科研档案资源库、校友档案资源库等等。通过这些资源库,制作宣传片、举办校庆活动等方式,来传承和弘扬校史文化,以校友的榜样力量,激发学生的学校认同感、自豪感以及荣誉感,充分发挥档案育人功能。另外,新时代中小学档案编研工作可根据各种主题库资源,以事实为基石,满足师生需求,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创造多元化、有吸引力的声像等多种载体档案文化产品。例如,可以针对学校某一特定事件人物进行专题研究,开发口述实录,形成档案汇编丛书。“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3]。通过和学校其他部门的合作,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精心策划特色项目,打造档案编研精品,让档案编研产品成为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资源,充分发挥档案育人、化人功能。

(三)更新档案管理理念,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方式

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造福学校、服务师生。因此,应以满足学校管理、育人的需求为导向,增强服务意识,从利用服务方式上创新,丰富育人活动形式,提高服务质量。新时代中小学档案部门应采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富有创新性的、效果显著的方式,借用互联网新媒体新兴技术手段,巧用多元化的现代传播途径,不断优化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弥补传统档案利用服务方面的不足,以实现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档案育人的功能。一方面,结合学校建设目标和办学理念,提供专项档案服务。中小学档案部门要强化档案管理理念,改变以往的被动姿态,采取“走出去”方式,调研师生诉求和需求,与学校育人理念相融合,寻求与校内各部门的合作,合理规划学校档案专项类别。如展现办学理念的校史档案资源库,再现拼搏奋斗精神的校友档案资源库,体现探求真理精神的教学研究档案资源库、表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籍档案资源库、呈现师德师风规范化管理的档案资源库等,为不同的需求做好前端的档案基础准备。另一方面,牵手不同育人群体的档案育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如联合教务处将校史育人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开展专题讲座;联合德育处利用校庆、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等契机举办校史展览、师德师风展、学风作品展等展览活动。联合教科室开辟校本课程,“挖掘特色校本素材,推动档案育人进课堂”[4];通过与校内各部门的合作,利用各种专项档案资源库,为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形成以档案资源为依托,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总之,中小学档案管理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统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指导,中小学档案管理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有效途径和载体。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档案管理者应提高思想站位,改变思路,转换模式,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与中小学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小学档案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以期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国家发展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2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刘艳.学校档案:不该遗忘的校本课程资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9):17.

[3]陈黎,郑洁.新时代高校档案育人工作探索[J].兰台世界,2021(06):06.

[4]吴雪清.档案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2020(04):76-77.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