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统编人教版教材的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作者: 李海燕[摘 要]生活化教学就是使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以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既有助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深入了解与掌握,又能引导他们关注实际,开阔眼界、发展思维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积极意义。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顺应了新课程改革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通过把政治理论同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政治问题并把政治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既能提高政治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反映生活现象,对应社会热点,顺应时代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是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现状而提出的,符合教学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的概念于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早在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就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著名的教育理论,旨在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适应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在此理论基础上,我国杰出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人生是教育,社会是学校,教与学做到一体”的教育观点,这是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开展的基本依据。生活化是指回归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以高中思想政治课为例,通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念。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应该是为广大师生所共有的生活世界,师生可以在这一世界中理性地全面地自我完善与发展进步。新课改的推出,强调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而现实问题必然源于生活,更强调生活和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强,这让高中学生很难掌握,教师费尽心机地解释,但学生却什么都不懂,这就造成了高中学生政治课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学生的政治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在课堂上,把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化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政治教育,又可以使学生从人生经历中了解到一些东西,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政治的认识。
新课改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上重视知识、技巧和价值三个维度的教育目的,而生活化的教育有助于巩固、深化、拓宽视野、拓展思路。高中政治教学是一种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学科,应该使其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了解现实中的事物,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内容融入现实的生活中,更有助于政治课的真正了解,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学习气氛。
由于高中的政治课偏向于理论化,一些教师“填鸭式”的讲授方式也使得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课堂气氛不活跃。而“生活化”的政治课则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的氛围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没有生活化的因素,教学就没有任何的价值。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要把政治与现实联系起来。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相融合的过程。在新时期,教育目标是对新时期高中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素质、促进其在新形势下的适应和发展。
三、建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生活化
教育工作的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不同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发展程度会对教育理念产生影响,进而会对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产生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早已经不再是粗放式经济较量,而更多的是科技和人才的精细化较量,基于此背景,需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把培养目标的着眼点定位于人的才能与综合素质。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与当前时代背景以及社会需要完全相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应该抛弃传统陈旧教育观念,建立生活化教学新理念,突破理论和实际将要分离的教学现状,老师在讲政治内容时,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讲授“经济和它的生活”板块时,老师要求学生根据其认识的家庭或小店铺的经济收益来制订有关计划,自己制定方案措施,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强势地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
(二)整合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课因其理论性较强而使某些学生在掌握时存在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只进行单纯的讲解就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科热爱程度就会下降,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会热点事件不断涌现。对这类事件同学们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热点事件与教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透过社会热点事件去认知学过的知识。所以,思政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备课工作,要求把所授知识立足于对学情的把握,立足于对社会热点事件的理解,把所学内容与社会热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地应用所学理论。
在进行《我国的经济发展》这一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在班级中开展“世界工厂在哪里”的讨论活动。通过这一讨论活动,可以使同学们深入理解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体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他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到市场上去调查研究,让他们深刻地理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出现,从而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为了促进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引入生活实例。当教师教授《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这一部分时,他们可以参考我国当前的“中华文化走出国门”项目来进行教学实践。通过该方案结合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我国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高度重视。此外教师还可对教材中关于我国文化走出国门的部分加以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我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领域所做出的成绩。这既能使学生体会到国家的强盛,又能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担负着重任。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生活化
教学方法是连接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和作为客体的教育内容的一座重要的桥梁,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时代在前进,学生在成长,要想顺应当前教育背景与现实需求,就必须要求教师对教育方法进行革新,而过去单一灌输教育法无法适应学生实际需求,多元化发展、多样性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热情,对思想政治这门贯穿学生从小学至大学整个进程中,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结合自身特点唯有生活化教学策略才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如,选择生活情景教学法,将文化板块的教学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地方和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将经济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结合起来,让学生去观察我们生活中蕴含的政治知识;将哲学板块的学习与各种寓言故事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故事中理解哲学原理。教师课前运用生活化实例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为他们营造生活化场景,模拟社区环境,以方便他们了解政治生活、通过使用虚拟货币,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生活,而情节法、陶冶法和故事法等多种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策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
(四)注重生活化实践,实践教学生活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用自己学过的东西去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政治教学环境下,加入相关生活化实践,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于其学习能力提升起到推动作用。所以它也是目前较为主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谨记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着自身发展差异性,因此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不一样,所对应的教学方式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生活意识。
社会调查。基于社会问题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政治中,教师应将社会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在此常常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针对某一话题展开资料收集,专项分析等、全面论证、解决问题等环节,从而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对于生活还原度高、安全、涉及面广。教师可把模拟训练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带进课堂,并在其中助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经过长时间的培养,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对政治知识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
研究活动。研究活动应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同学们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展开了认真地探索,例如:我国近几年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等,垃圾分类在多数城市已经开始推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所居住的城市,社区或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思考。
(五)创新作业设计,作业设计生活化
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是密不可分。它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但是,若作业一直停留在机械地练习抄写上,那么这种作业形式将显得枯燥和单调,对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也是不利的。鉴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覆盖了众多领域,教师应依据实际需求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这些作业不仅需要内容明确,还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相结合。若涉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定压力,从而产生厌倦心理,这将大大降低教学效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索,还应该有一定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知识的学习中去,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任务。
在“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能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这一规律产生共鸣。这一知识点是严肃且抽象的,因此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怎样对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信息收集和处理、沟通和合作等能力进行培养,值得去思考。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活动过程由3~4人自由组队分工合作,为艺术作品命名并记录下小组成员分工与讨论过程;阅读教材第3页到第11页,任课老师选出三幅作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各一幅)作为展示,届时请这三幅作品的创作小组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为1~2分钟。作业内容为:假如你被某艺术展的筹委会邀请,希望能向来访的游客展示关于“人类社会各个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面貌”系列的艺术作品。你会怎样去创造这件艺术作品呢?并撰写此作品的解说词(具体的创作内容会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
生活化作业在强调知识巩固的同时,也尊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能达到检验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同时开放性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时空,也为学生展示个性搭建了舞台,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都会有所提升。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六)优化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生活化
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所以在评价体系上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学习成绩。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发挥其在评价体系当中的功能,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能让学生来总结评价他们的学习,分析了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制定了一些解决措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允许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可任选一题讨论学习,最后达成小组共识。这既能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锻炼与进步。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评价学生,除学习成绩外,还应该关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合作能力,这既有助于教师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还有助于学生寻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教学生活化作为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工作,能够提升政治学科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降低了政治思想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对政治知识的应用。又能增加政治课堂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知识,继而提升其政治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璐.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学周刊,2024(02):140-142.
[2]杨丽萍.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试题与研究,2023(29):16-18.
[3]郑秀珍.应用生活化教学实现高中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研究[J].高考,2023(08):159-161.
[4]唐艳.用生活滋养课堂——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初探[J].求知导刊,2023(04):65-67.
[5]付孟杰,司海青.用生活解读思想——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路径[J].考试周刊,2023(02):137-140.
[6]陆艳梅.借助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接受真正的教育——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意义和策略研究[J].高考,2021(17):75-76.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