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现状及对策

作者: 杨光田

[摘 要]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活动存在着参与度不高、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教研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提升网络教研质量,应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构建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教研平台,丰富教研内容和形式。具体对策包括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优化教研内容和形式,建立激励机制,依托专业教研组织,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保证教研经费和时间投入,注重教学实践探讨,重视教学创新分享,拓展教研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的成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参与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研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中历史教师作为教学一线的重要力量,其网络教研活动的现状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当前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参与度不高、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教研内容和形式单一等。

一、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现状

(一)教师参与度不高

高中历史教师在参与网络教研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教师普遍对网络技术理解不深、应用能力不强,导致其网络教研平台活跃度不高。教师工作压力大,多以应付学生的学习,备课及考试为主,使其对参加网络教研时间及精力的投入产生担忧。再者网络教研平台互动性与吸引力比较欠缺,实用性与个性化服务不充分,使教师参与热情不高。为了提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可采取下列举措:要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与引导,促进教师网络应用水平提高,增加教师自信心和参与意愿。学校及教育部门可采取建立奖励机制的方式,比如评选优秀网络教研成果或者对教师给予其他奖励等,以鼓励他们参加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平台还应不断进行功能优化、改善用户体验、提高互动性、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教师实际需要等,以吸引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其中。

(二)缺乏系统性及持续性

高中历史教师在网络教研中还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系统性和持续性不强。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网络教研活动缺乏长期性规划和持续性跟进,往往表现为一时的热情或零散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和成果输出。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安排紧、很难长时间投入网络教研。相关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欠缺,致使网络教研活动得不到有效组织与引导,很难形成系统性成果。网络教研平台在功能与服务上可能会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广大教师的长远教研需要,吸引力不强,持续性不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有一系列的举措,以增强高中历史老师网络教研工作的系统性与持续性。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与完善相关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确定网络教研目标,任务与责任分工并给予必要支撑与保障。需加强教师培训与辅导,引导教师形成系统性教研计划与做法,养成教师长期有效的投资意识与习惯。网络教研平台还应不断完善其功能,为教师提供多样化资源与服务,以适应教师在不同阶段、不同要求下的教研需要,提高教师参与热情与持续性。主要表现为缺乏长期性规划和持续性跟进,教师的网络教研活动往往是一时的热情或零散的个体行为,难以形成有效的教研机制和成果输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安排紧,难以长时间投入网络教研;相关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有效组织与引导网络教研活动;以及网络教研平台功能与服务不足,吸引力和持续性不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加强教师培训与辅导,引导教师形成系统性教研计划与做法,并不断完善网络教研平台功能,提供多样化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教师参与热情与持续性。

(三)教研内容和形式单一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网络教研时,普遍存在教研内容单一,形式不统一等问题。网络教研的内容过于单调,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网络教研时,常常只专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内容或方法,而忽视了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这种单一性可由教师个人兴趣与专业背景限制或网络教研平台资源限制所造成。教研形式的单一化主要体现为教师参与网络教研途径比较单一,通常限于浏览信息,下载资源或者发表一些浅显的看法,缺少深度交流与互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采取系列措施,不断丰富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工作的内容与形式。可通过设置多样化教研课题与主题来引导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的思考,从而扩大教研内容的宽度与深度。可鼓励教师参与合作性教研活动并以团队合作形式交流经验,讨论问题,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深入沟通与互动。

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1.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就必须先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良好的教研氛围能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师自我动力与合作意识,进而提升教师网络教研参与热情。建立激励与扶持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体制与政策。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要明确网络教研的重要意义,把网络教研列入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时给予优先,制定相关奖励的优秀教研成果,给学时或者在职称晋升激励教师主动参与。学校可向教师们提供所需的网络教研平台、技术设备及信息资源以保证他们能顺利地进行教研活动。同时也可组织有关培训与辅导,协助教师提高网络教研技巧与水平。再者要增进教师间的沟通和协作。通过举办教研组、研讨会和分享会,增进了教师间的沟通互动,交流了教学经验,沟通了教学方法,营造了学习与合作的良好氛围,调动了教师参与积极性。同时注重教师意见与反馈。学校及管理部门应关注教师的意见建议,适时调整与完善网络教研相关政策与举措,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提升教师归属感与认同感,继而提升教师参与热情。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参与热情,需创设良好教研氛围并制定鼓励支持制度与政策,提供所需资源及支持、增进教师间沟通与协作、关注教师意见及反馈等。

2.优化教研内容和形式

要想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热情,就必须对教研内容与形式进行优化,让教研更有吸引力,更具有实用性。可通过多样化教研内容满足教师不同需要。在传统教学方法与教材研究之外,可包含教学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分享等形式,以充实教研内容与提高教师参与度。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更具互动性的教学研究方法,例如在线讨论、视频互动、虚拟研讨等,这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深入沟通和合作,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实际效果和交互性。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手段的辅助下,教研形式得以革新,为教师提供了更丰富多彩的教研体验并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热情。优化教研内容与形式能增强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吸引力与实用性,继而推动教师主动参与与专业成长。

3.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为了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参与热情,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非常关键。可采取奖励优秀成果等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比如建立网络教研成果奖来表彰奖励教师从事网络教研工作所获得的优秀成果,比如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升职等等,激励更多的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可建立学分制度,把参与网络教研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体系,把网络教研同教师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并形成一种内在激励机制。可给予培训补贴、岗位津贴及其他物质激励以调动教师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激励,比如组织表彰活动,公布优秀课例,召开经验分享会等等,以提高教师归属感与认同感,唤起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时的自豪感与荣誉感。

(二)构建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教研平台

1.依托专业教研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以专业教研组织为依托,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专业教研组织拥有大量资源与经验可以对教师进行引导与扶持。这类机构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与辅导,以帮助教师学习最新教学理念与方法。这样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互动和合作,以及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教育资源。专业教研组织可通过举办同课异构的方式促进教师间相互观摩、相互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以专业教研组织为支撑开展教研活动,能够形成一种良好氛围与机制,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到研究与创新中去,促进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专业教研组织作用的确立与发挥对搭建系统性、持续性教研平台至关重要。

2.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建设系统性,持续性教研平台具有关键作用。信息技术为平台建设提供方便、高效工具。教研平台可借助互联网及在线协作工具构建,例如网络论坛,在线会议系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等,让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开展沟通和协作,突破了地域限制,使教研活动具有持续性与广泛性。信息技术给教研活动带来大量数据支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发掘,能够洞察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从而对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支持与引导。信息技术也能将教研成果数字化存储与共享,便于教师与学生交流参考。最终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不断创新和发展。运用虚拟实验室和在线课堂的技术手段能够扩展教学方式与手段,增强教学效果与体验。

3.保证教研经费和时间投入

信息技术对建设系统性,持续性教研平台具有关键作用。教研经费对教研活动起着支撑作用。教研经费支出是否充足对教研平台建设及运营有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平台技术设施的更新及维护,教师培训及交流开销以及教研成果评估及奖励。教育机构与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教研经费投入的意义,增加教研活动投入,保障平台正常运转与开展。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上拥有充足的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主要有参与研讨会,进行课题研究,观察同行课堂。但当教学任务较重时,教师常常很难挤出时间来参加教研活动。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要合理地安排教师工作任务,给教师安排专门的教研时间,鼓励支持教师主动参与教研活动。

(三)丰富教研内容和形式

1.注重教学实践探讨

在不断丰富教研内容与形式的同时,重视对教学实践的探讨也非常关键。教学实践在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教研之源与凭借。教学实践探讨能增进教师间经验分享与交流。教师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与同仁们交流探讨,可互鉴互进。教学实践的讨论有利于教学问题的深入研究及解决方案的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讨论,才能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探索出解决的途径,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实践探讨也能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往往能刺激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从而对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的作用。重视教学实践探讨,是充实教研内容与形式、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持续改进与完善的一种重要方式。

2.重视教学创新分享

注重教学创新分享,是丰富教研内容与形式的重点之一。教学创新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教学新理念、教学手段,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共享这些教学创新经验,能够使其他教师得到益处,促进教育教学不断进步。教学创新分享能增进教师间的沟通和协作。教师在分享教学创新经验时,能够激发其他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尝试,达成共同教学理念与实践共识。教学创新分享助力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教师们在交流教学创新经验时,还能从中得到其他教师教学新思路与启发,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教学创新分享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共享教学创新经验既能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信誉与地位,又能得到同行与学校的肯定与回报,从而激发教师进一步教学创新与探究的积极性。

3.拓展教研方式方法

拓宽教研的途径与手段,是充实教研内容与形式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教研方式以研讨会,研究论文,同课异构为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的改变,教研方式不断地创新与扩展。我们可以利用如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实验室这样的现代科技工具,来进行远程的教育研究活动。这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吸引了更多教师投入教研活动中去,有利于教研成果分享与交流。可采取项目式教研和行动研究,把教研和实际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推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式教研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选择感兴趣的教育问题深入学习,通过实践验证、总结经验来提升教学水平。可运用教育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对教育大数据进行研究,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规律与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参考。

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面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构建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教研平台,丰富教研内容和形式。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活跃、高效、创新的高中历史教师网络教研环境,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历史思维能力提供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程华林. “互联网+”时代网络教研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新课程, 2022(42): 222-224.

[2]谢银波. 利用“一师一优课”开展校际协作网络教研的实践研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7): 17-18.

[3]刘清芳, 钟昌振. “互联网+”背景下乡村语文教师网络教研现状与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20 (15): 181.

[4]廖慧贞. 中学历史教师网络教研现状及对策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3 (4): 50-53.

[5]陈咪. 学科教学网站与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 2018.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