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学生成为主角: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践
作者: 周希曦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师的教育信仰。应让学生应从自我欣赏、自我肯定开始,让他们在自我建设中成长,努力做最美的主角。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课程;立德树人;最美主角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江苏省南通市实验小学是拥有百年文化积淀的学校。“勤成学业、敬修德行、实出质量、小至精细”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班级管理工作应秉承百年“勤敬”校训,致力于“培育勤敬主角,奠基幸福人生”。学生应从树立自信开始,在自我建设中成长,努力做最美的自己。“喜欢自己,喜欢学校,喜欢这个美好的世界”可以是班级的教育追求。
一、创设“喜欢”的班文化——立足儿童视角,点亮日常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环境既是学生成长的老师,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学校环境和多方资源,努力创设美丽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让师生每一天都享受教育,享受生活。
(一)美化物质环境,愉悦身心
建设班集体,要打造班级的文化,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增强向心力。
班级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搭起“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舞台,“远近”指向于成长目标;“高低”指向于年级特点。利用楼道、板报、墙壁等区域,张贴温馨醒目的文化标语、必读书目彩图、展示板块、一日常规歌、红色小英雄壁挂等特色内容,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开掘精神文化,悄然浸润
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中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生的文明礼貌、遵章守纪、安全活动、卫生环保、爱护公物等五个方面的行为规范交给儿童自己管理;重点突出核心“爱祖国”,推进“四个一百” 工程,阅读100本爱国图书、吟唱100首爱国歌曲、诵读100篇爱国诗歌、观看100部爱国影视等;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大单元情境主题教育,让每一名学生站到课程和教学的中央,成为德育的主角、学习的主体、展示的主人。
二、构建“喜欢”的班级课程——基于儿童立场,赋能成长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德育途径和要求主要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可以开发“礼课程”“润课程”“评课程”“延课程”,对儿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符合小学阶段儿童认知规律、兴趣形成的基本规律的策略的,以构建对儿童有主动吸引力的综合化、活动化、创造性的课程。加强学科融合,坚持五育并举,寻求教育情境的和谐美好,以综合化、活动化、情境化的教育教学策略,融情于勤,入境为敬,以生为本,浸润品德教育,让学生乐学、乐思、乐行,乐在其中。
(一)喜欢之“礼课程”
自古以来,中国被世界称为“礼仪之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围绕“八礼四仪”等礼仪知识,构建了“君子习礼”特色课程,从礼仪行为养成出发,实施礼仪教育,让学生懂得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该怎样做,形成“以礼育人”的德育特色(见图1)。
(二)喜欢之“润课程”
1.“古巷童言”童谣操。“古巷童言”方言童谣操是班本课程之一,从开设以来就一直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童谣操歌曲是由我们的老师和学生制作并录音。每天,在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的吟诵中,学生不仅协调四肢锻炼体能,同时对家乡的文化和习俗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也培养了对南通的情感认同。
2.“节日文化”传统课。教师要以“情境”为主线,以“主角”为核心,以“传承”为目标,深入开展走近儿童、贴近生活的特色节日文化课程,在浸润式的场域氛围中,使学生感受民俗民风,增强趣味体验,提升文化自信。
春节,走进老街贴对联,宣传禁放烟花爆竹;元宵节,猜灯谜、赏花灯、品汤圆;立夏,画蛋、斗蛋、吃蛋、做蛋网;端午节,放纸鸢、编彩绳、品粽香、忆屈原、赛龙舟……既充满深厚文化气息又富有浓郁时代韵味,在浸润式的场域氛围中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和喜爱我们的节日,在感受民俗民风、体验传统文化的同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优雅午间”漫时光。每天中午12:00至12:20, “漫时光”就开启了。午间微课程包括指向世界名著导读的《最好的故事最美的书》和指向世界名曲介绍的《最美的音乐最甜的歌》。通过广播向学生介绍世界文学史上知名的名著,以及世界音乐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帮助学生跃出已知文化圈,去探索了解世界文化艺术,领略文化与艺术的卓越之美,滋养学生心灵的成长。
(三)喜欢之“评课程”
“我来为你点个赞”系列微课程,以点赞的方式引导学生正向评价,激励每一位同学成为更好的自己,继而形成积极的、团结的班级面貌。
1.道德引领,学会欣赏评价。结合不同的时节点,我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点赞活动。召开亚运会期间,为努力拼搏的运动员点赞,为志愿者、幕后的工作人员点赞,为我们国家点赞;国庆节期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点赞,为祖国的建设者们点赞;重阳节,为老一辈的奋斗者点赞……通过这些点赞评价,对学生进行道德价值引领。
2.学科贯穿,随机点赞评价。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老师们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作业情况等,贯穿对学生进行点赞评价活动,表达认可和赞赏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认同,感到更加自信和自豪,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对其他的同学形成价值引领,让学生们知道该如何去做更好。
3.每日暮省,开展精准评价。每天15:40,在中队长的主持下,要开始一刻钟的“为你点赞”之旅,开展精准评价,同学们伸出大拇指互相“点赞”,最快最直接地产生激励作用,唤醒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爱,激发全班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强化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他人、爱自己的道德情感,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班级还配备了专门的“点赞本”,记录下点赞对象与点赞的话语,并请被点赞人回复,进行互动交流。
(四)喜欢之“延课程”
延时服务时段,在“课后”和“校外”上谋划布局,延伸了学校课程的综合化和生活化,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发展。
1.家长课堂,协同育人。老师和家长是教育路上的同行人,是孩子成长的守护者,加强双方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会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合力。
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志愿者家长走进教室,与孩子相约讲台,开启不一样的课堂学习。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家长老师们,为孩子们带来了社会知识大百科:航海、科学、卫生健康、美食天地等,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合力,助力丰富课余生活。
2.社区合作,助力成长。丰富的社区资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力量源泉。学生来到社区开展“红领巾寻访”“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创意绘制活动,展现少年儿童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提高节水意识,我们分组走访小区居民,了解生活用水的现状,设计“节约水资源”宣传单。我们班来到广场,走进社区,捡垃圾、发放宣传册……做小小志愿者,践行微公益。
为儿童量身定制的特色课程,能助力生态发展。通过适合儿童探究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科育人实践活动,用更合规律性的美好方式帮助儿童学习、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领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三、成就“欢喜”的小主角——聚焦生命发展,精彩未来
如果把教育比作是一部大片,在这部大片里,毋庸讳言,孩子就是主角,家长与老师都是配角。如何在每一天的教育生活中真正凸显孩子的“主角”地位呢?顺应“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我注重搭建多种舞台,让每个孩子都当好自己生命成长的主角。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中到过的最好地方。
(一)搭建“主角”舞台,各美其美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精彩,学校应该搭建舞台、为学生拉开舞台的大幕。
艺术长廊、个性化展示区,让学生以绘画展、独奏会、书法展等方式来展示风采;小主角剧场,为学生提供音乐剧和话剧的表演舞台;非遗传承小作坊,定期开展风筝制作、剪窗花、制作中国结、扎染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小主角农场,体会到自种自收的劳动之乐。
(二)落实“主角”行动,各展风采
教育就是要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最根本的是让人自我成长。
1.情绪的主角。学生都要学会接受平凡的自己,再慢慢变得更好。我们不以成败来衡量学生,可以不成功,但我们不能不成长!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能为自己赋能,只要在用力奔跑,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2.阅读的主角。学生人手一本“阅读存折”,每天开展“晨诵午读”活动,在双休日走进书城、图书馆进行阅读。在班级内评选“书香学生”,用绿色评价体系来鼓励学生与好书为友,徜徉书的海洋。
3.劳动的主角。通过开展“走好路、吃好饭、整理好书包”等活动来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举行穿校服、系红领巾、整理书包、叠被子等比赛,建设小主角农场,让学生体会到自种自收的劳动之乐。让学生从小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践行热爱劳动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劳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
4.“慧”玩的主角。为丰富学生的周末生活,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做研学的“轻骑兵”,开展寻访博物馆、体验农家乐、寻访红色足迹等项目式的活动,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大自然,在行万里路中去探究,以实践促创新(见表1)。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国家昌盛,学生才能拥有美丽人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家国情怀,无论时代变迁,让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每一个学生的灵魂之中,铭刻于骨、融化于血。
班级中还通过微推、视频号宣传各级各类比赛,报道 “小明星”:小书虫、小棋手、小诗人、小书圣、小画家、小戏迷、小中医、小乐童、小厨师、小主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闪亮的星,乐观、自信、活泼地成长。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生路上,孩子是自己的主角,一切教育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竭尽所能搭建平台提供帮助。班级好比一艘轮船,作为班级的掌舵人,班主任应注重优化主角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顺应儿童天性点亮“情境”,贴地而行润泽童心,扬帆奋进助力成长,跑出立德树人“加速度”,提振向上向好的 “精气神”,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孩子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成全“最美主角姿态”,成长路上欢欢喜喜。
参考文献:
[1]张洪涛.勤敬“小主人”双减“小主角”少先队活动[J],少先队活动,2021(12).
[2]张小东.小学班集体的人文关怀[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1(6).
[3]刘先信.构建班级文化浸润学生心灵[J].教育科学论坛,2015(24).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