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体育学科“享学课堂”建设的 目标、实施与评价
作者: 张学金[摘 要]“享学课堂”是一种让学生享受学习内容、享受学习过程和享受学习快乐的新型课堂。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对“享学课堂”进行具体阐述。一是让“享学课堂”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目标的定位为“以学生为主体”“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二是让“享学课堂”以快乐为源,从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取舍符合实际的学习内容、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四个方面阐述策略;三是让“享学课堂”以享受为要,从建构成效、实施成效和体验成效三个方面阐明了对其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小学体育;“享学课堂”;目标定位;实施策略;效果评价
“享学课堂”是一种让学生享受学习内容、享受学习过程和享受学习快乐的新型课堂。它的建构需要以学生文本,立足快乐学习,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的实施需要以快乐为源,挖掘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快乐点,利用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新鲜感,满足不同学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它的评价需要以享受为要,从建构目标的实现成效、教学内容的实施成效、学生感受的体验成效三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立体化的评价。以小学体育学科“享受课堂”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了目标定位、实施策略、效果评价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目标定位:让“享学课堂”以学生为本
“享学课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和角色、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理念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之所以把这种课堂称之为“享学课堂”,是因为在目标定位上追求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身体和心理都处于快速发育、成长期。体育活动强度过大、技能要求过高、目标定位过实,都可能让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体有所不堪、心生怯意。而最科学的教学当属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生为本,基于学生身心需要而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其核心目标可以定位于以学生为主体、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等方面。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从天性上来说,学生有不受拘束的一面。“享学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让学生围绕学习内容顺应自身天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练中玩、玩中学、学中创,既享受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快乐,又感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地位或角色,从而提升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幸福指数”。教师在“享学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放任学生不受课堂教学的约束,而是从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意识上让学生放下包袱,在学习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活动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和表现欲。
(二)快乐学习
体育学习是一个出力、流汗的过程,但是,这一过程又是一个容易感受刺激和快乐的过程。“享学课堂”就是要多维度激发学生的快乐感受,从学习氛围上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场景,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绪感染作用;从学习内容上挖掘快乐、有趣的教学趣点,达到“弦弦掩抑声声思”的激发调动效果;从学习方式上选择活泼、开放的形式,如同“间关莺语花底滑”的流畅自如一般。这样,多维度激发学生的快乐学习感受,学生学习体育的趣味感、享受感、刺激感、成就感就会使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快乐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成为一种愉快、积极、向上的教学常态,“享学课堂”也必将成为一种有温度、有情感、有艺术性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进入享受学习的状态也比较容易,学生生成体育情感的渠道也比较畅通,学生提升体育学习力的路径也比较广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也比较充实。
(三)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享学课堂”不仅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除了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之外,还涉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学生通过体育的学习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要健康自身行为和心态,培养自身克服困难、奋勇争先、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等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促使自身全面发展。
二、实施策略:让“享学课堂”以快乐为源
“享学课堂”的关键和优势在于“享学”,就是享受学习。这对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和把控要求都很好。为此,教师就要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锤炼、执着精神,对教学内容、形式、方法进行设计、打磨并精心实施,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设计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取舍符合实际的学习内容、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让“享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之源。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或场景,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例如,可以在课前播放轻松的音乐,也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快的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以奖励,如小贴纸、积分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和努力表现自己,以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通过游戏方式愉悦、调节课堂气氛,将教学内容融入有趣的游戏之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嬉戏的快乐;利用一些有创意的器材,如充气球、彩色圈、软垫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通过团队接力赛或合作跳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等。再如,把学习内容通过团队竞赛、障碍跑或小组合作的场景呈现出来,在营造轻松、愉悦学习气氛的同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或者通过学生经常参与的体育活动,把篮球、足球、羽毛球、跳绳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都设计进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参与机会,通过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强化课堂学习的愉悦氛围。这样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能把快乐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享受运动的乐趣。
(二)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同样的学习内容,可以设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更要注意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学习与活动方式,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快乐。例如,学习足球,其知识和技术涵盖内容多,包括足球的历史、赛事、明星和接球、传球、射门、防守等各种技术等。在学习足球的历史文化知识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把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学生在声、色、光、影中形象、生动、置身其间学习、感受所学知识,就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再如,学习运球、传球、顶球、射门、防守等技术,按照学习内容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精选适合于小学生学习的典型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展示,让学生边学习边模仿动作,通过反复的体会领会技术要领,然后两两相对进行练习,则会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还如,对于反复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可以设计成游戏、竞赛、团队合作项目等的方式,在足球运动中演练、模仿,在实践中消化、领悟,在对垒中磨砺、提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中乐趣和成就感。
(三)取舍符合实际的学习内容
小学阶段,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合理“配置”,而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闭塞眼睛捉麻雀”。例如,足球的学习,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通过游戏和趣味性的活动或练习来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和基本体能素质提升,包括耐力、力量、速度和灵敏度等;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练习基本的跑动、跳跃、转身和平衡等;教授最基本的足球技巧,包括传球、接球、带球和射门等。按照小学生好动、身体灵敏度高的特点,尤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参与度,训练足球运动的基本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内容选择中娴熟基本技术,享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再如,篮球运球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单独练习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发现问题,感受熟练的运球动作和优美的运球姿势带给自己的快乐和骄傲。还如,篮球的上篮,由于小学生的身高、体能等限制,只要做到上篮、投球动作规范即可,其他的不必作过高要求。
(四)重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在“享学课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水平。对于特异体质的学生,一定要做到“三清”,清楚其身体的特殊性所在,清楚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限制性条件,清楚家长的态度或要求,以按其身体状况适度参与、自感快乐即可。对于有某一方面的特长或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结合其自身意愿可以设计更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以充分挖掘其体育潜能、愉悦其运动感受;对于身体体能差或者体育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体育活动中畏难心理或其他顾虑,积极参与,快乐阳光,在感受集体活动愉悦感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以快乐为源,让不同身体状况和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学习中的快乐,“享学课堂”就能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快乐,让小学体育课堂勃发出引人的魅力。
三、效果评价:让“享学课堂”以享受为要
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享受”之感是建构“享学课堂”、实施“享学课堂”、体验“享学课堂”关注的核心。为此,评价“享学课堂”需要从构建成效、实施成效、体验成效三个方面对“享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全面、全过程、立体化的评价。
(一)建构成效上的评价
如果我们所建构的“享学课堂”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立足于学生体育潜质、潜能的开发,真正让学生兴高采烈地站立在“课中央”享受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样的课堂从构建效果上评价就是真正的“享学课堂”。在学生体育学练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经历自享、分享、共享的过程。体育学习是劳体流汗的过程,每一项活动都是对体力、耐力乃至极限的挑战。如果课堂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满足自主意识和表现欲望,当好课堂学习的主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喝彩,那么,学生就能“痛并快乐着”,哪怕各筋各骨疼痛,也会是遍体的舒服。
(二)实施成效上的评价
同样是对学生的改变,除了知识与能力外,小学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的地方在于,它还担负着促进学生体质体能和健康发展的重任。所以,体育的学习既有对学生自身体育知识与活动项目的认知发展和技能增强任务,也有促成学生自身身心健康的任务。尤其是体育学习内容的实施要义就在于促成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包括体质的健康发展和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无论在课堂上学习哪些内容,包括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义和核心都在于促成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享学课堂”的实施成效,还是要看是否把这些任务落到实处,是否结合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学、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享受课堂学习的内容。例如,“耐久跑”的训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畏难情绪很大,甚至许多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逃避心理。但是,有位老师的教学实施就真正体现出了“享学课堂”的核心和优势所在。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内容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位老师首先在练习前引导学生认识耐久跑的意义、价值、作用等,以此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游戏活动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你搬过来我运过去”“携手向前”等形式多样、饶有趣味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化枯燥乏味为妙趣横生、化畏难胆怯为积极参与,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融入、参与耐久跑体育学练之中,又让学生在竞争的欢乐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像这样的课堂实施过程和成效,就是理想的“享学课堂”的实施成效。再难的学习内容,都能以巧妙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活动,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体验成效上的评价
体验成效上的评价关键在于学生的“想学”。体育课堂是实践性特别强的课堂,除了知识要领的把握,关键还在于练习或训练。如果学生在“享学课堂”的建构与实施中,越学越想学,那么,学生在“享学课堂”中的体验就是快乐而美好的,就是成功而可持续的。这种美好的体验为学生体育的学习竖立了快乐的船帆,激发内在的需求,强烈的学练的动机。也正是这种快乐而美好的体验,让学生产生对体育的“想学”冲动或力量。作为一种自主性、主体性的力量,它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焕发学生学习生机、活跃学生课堂表现、培养学生体育情感、提升学生体育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内在驱动力。例如,学生在“享学课堂”中学习了“跳绳”这一内容之后,在课后学生都特别想进一步学习“花样跳绳”。因为他们在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单摇”“双摇”,对于学习步法动作比较复杂的花样跳绳更为期待。这种学习之后所产生的更多的“想学”心理或冲动,直接反映的就是“享学课堂”学生学习体验的不同一般。所以,像这种“想学”心理的产生,就能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课堂学习快乐和美好体验的基础上,用更强的动机来期待更进一步的学习。这也是评价“享学课堂”体验效果的关键所在。
总之,“享学课堂”能够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在小学体育学科中建构、实施、评价“享学课堂”,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等都具有显著的作用和成效。
参考文献:
[1]马良峰.打造小学体育“享学课堂”的三重思考[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4(1).
[2]王倩.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应用效果[J].学周刊,2019(35).
[3]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应把握的关键与有效策略[J].体育学刊,2017(6).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