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
作者: 杨超[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通高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校本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要结合校情、学情开发符合国家课程建设要求的课程,同时要注重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式,突出多样性与校本化的特点。
[关键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普通高中;校本课程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断,对我国新时代学校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为存在多民族学生学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二)普通高中立德树人的使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教育赋予学校的重要使命。
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普通高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的重要体现。
(三)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国家选修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23年5月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文件要求各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国家课程方案实施水平,发挥校本课程育人功能。笔者所在的新舟中学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校,学校共有汉族、藏族、回族、东乡族、土族等十二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全体学生的42.3%。学校有必要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
(四)学校的建校背景
新舟中学是2010年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8月8日泥石流之后甘肃省政府确定的异地重建项目,是社会爱心人士用大爱集资筹建的学校。学校以“新舟”为核心办学理念,以“和达博远”为校训,以“培养具有广博知识、民族情感、人文关怀、都市气质、国际视野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为育人目标,坚持师资强校、质量立校、文化促校、特色兴校。学校曾先后获得兰州市文化建设示范校、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甘肃省特色实验学校、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在省级示范性高中创建的过程中,积极对标省级示范性高中相关指标,积极总结学校在管理当中的经验做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新舟中学作为一所寄宿制全封闭学校,其中85%左右的学生来自甘肃省甘南州藏族自治州,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本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普通高中通过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本课程,有利于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能够引导学校各民族同学树立荣辱与共、命运与共、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共同体理念。
普通高中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校本课程,有利于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能够鼓励青少年积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三、学校课程发展的经验与基础
笔者对于新舟中学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得到与学校课程相关的环境、管理、师资、生源质量、资源等基本情况:
(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学校占地180亩,拥有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图书馆、体育馆、餐厅、学生公寓等单体建筑13栋,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希沃白板,能有效满足学生成长及学校课程开发的需求。
(二)学校管理分工明确
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制度健全并能得到落实。学校设置了课程教学中心具体负责课程建设,但课程的精细化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师资优良
学校有专职教师24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数达到126人,教师专业素养水平较高,但学科发展不均衡,部分学科缺少带头人。学校在2021年9月提出了“三化”课堂的理念,教师对课堂理念的认可度高,但部分教师主动开发课程的意愿不强烈,缺乏课程创新方面的动力。
(四)学生差异较大
学生的生源构成为甘南籍占85%左右,兰州籍占15%左右。学生的生源状况存在甘南籍与兰州籍差异较大,甘南籍内部存在非舟曲籍与舟曲籍学生成绩差别较大的情况。兰州籍学生性格总体外向、学习韧劲不足,甘南籍学生总体表现内向,但学习踏实认真,学习后劲足。
(五)学校周边科技、人文资源充足
学校毗邻中国移动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兰石集团、舟曲福利院等单位,并与以上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可以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体系介绍
当前,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实现师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师生与自我、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新舟中学积极研究,制定了一主四翼的“新舟和达博远”课程体系。一主指围绕学校办学核心理念“新舟”,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它主要包含国家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四翼指围绕学校校训“和达博远”,将校本课程分为“和”、“达”、“ 博”、“远”四个课程群。
(一)“和”课程群
“和”的要义为和谐,蕴含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主要为民族团结类课程和法治教育类课程。
1.培养目标——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先进的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让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2.主要课程介绍
“和”课程群中的课程主要有《“闻”以载道——时事新闻课程》《甘南史话——甘南文化解读》《共绘同心圆——锅庄舞》《古韵悠扬——兰州太平鼓文化》等课程。
《“闻”以载道——时事新闻课程》是新舟中学通过组织学生每晚7:00-7:30收看《新闻联播》并做《新闻联播》笔记,并在语文、政治、历史课堂上通过定期组织时事新闻评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甘南史话——甘南文化解读》是根据甘肃甘南州的地域文化开发的一门校本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开设让学生了解甘南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古韵悠扬——兰州太平鼓文化》主要介绍甘肃省兰州等地流行了600年的历史传统鼓舞。兰州太平鼓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美称。兰州太平鼓是兰州市民都喜爱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开设兰州太平鼓校本课程有利于兰州籍和甘南籍都了解兰州太平鼓文化,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共绘同心圆-锅庄舞》是新舟中学的老师根据甘肃省甘南州的传统锅庄舞,结合现代元素改编的新舟特有的锅庄舞。全体新舟学生每天大课间,以班级为单位,根据欢快的音乐,舞动锅庄,展现了各民族学生一家亲的特点。
(二)“达”课程群
“达”的要义为豁达,蕴含着学生对个体全面发展的深刻理解,强调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感、智慧等方面的发展。主要为身心艺体类课程。
1.课程目标——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通过相关校本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强健体魄。同时,让学生拥有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尊重他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特质。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组织活动能力。
2.主要课程介绍
“达”课程群中主要的课程包含《逐梦新舟——高中生生涯规划指南》《羽梦同行——羽毛球运动技能提升》《足梦启航——足球运动基础训练课程》《羽梦飞扬——板羽球技能提升课程》《篮下生辉——篮球技能提升课程》《垫上普拉提——瑜伽课程》《绘画心理学》《走进心洲》等课程。
(三)“博”课程群
“博”的要义为博学,蕴含着学生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不断追求。主要为学科拓展类课程。
1.课程目标——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让学生掌握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人文积淀,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等。
2.主要课程介绍
“博”课程群主要的课程包含《国学经典》《议论文写作指导》《微积分及其应用》《数学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影视视听说》《史料分析》《漫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等。
(四)“远”课程群
“远”的要义是立足长远,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它倡导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发展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主要为科技创新类课程。
1.课程目标——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掌握前沿科技知识和创新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具有远见卓识,积极的创新态度和对科技的浓厚兴趣。
2.主要课程介绍
“远”课程主要包含《数学奥赛课程》《生物学奥赛课程》《信息学奥赛课程》《物理奥赛课程》《化学奥赛课程》《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3D打印》等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的44项竞赛和学科前沿课程。学科前沿课程主要是邀请大学教授来学校进行科技创新讲座,主要是带来贴近现实生活的当今科技发展前沿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和创造的兴趣。
新舟中学课程体系中“和”课程是前提和基础,“远”课程是目标和方向。通过开设适合学生的课程,让孩子们乘新舟驶向美好的未来。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
学校成立以书记、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课程教学中心相关人员及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课程开发、指导和研究。校本课程根据学校育人目标编制课程纲要。每学期结束后课程教学中心要针对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了解课程实施情况,及时对课程相关内容或课程进行调整。
国家课程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甘肃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及学习态度。结果性评价每学期一次,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校本课程主要关注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期末的作业展示,以优秀、合格、不合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校依据“以评促教”和“以评促学”的理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管理五个方面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从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和学习效果五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及时解决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升课程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课程教学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定期组织人员,评审各学科学期教学计划,检查是否严格落实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是否符合校情和学情。同时,建立校本课程审议机制、过程监控机制和退出机制,确保校本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体现多样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本课程的设置要在前期对学生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师生特点,努力满足各民族学生、各种性格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努力做到丰富多彩。
(二)突出校本化
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设一定要结合学校的总体文化,一定要突出“校本”二字,不仅要把开设的校本课程与学校校情相结合,还需要把校本课程与教师的特长及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校本化特点。这样的校本课程才是符合学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的课程,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求是,2024(17):4-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2020年修订)[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2.
[3]周增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工程观[J].中国教师,2024(11):1.
(责任编辑: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