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看人生四季:《橙黄橘绿半甜时》
编者按: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迷茫,会产生职业倦怠,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读书太少。当我们读的书足够多,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广阔无垠。在各色各式的书中,我们可以见识到不同的人,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还可以获得不同的生命感悟,从而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认识,唤醒自己,砥砺前行。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自2025年1月起,本刊特开设《教师品读》栏目,向各位读者发出阅读邀请,在新的一年里开启共读之旅,一起发现一本好书、分享一段阅读心得,让书籍滋养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人生,助力我们的专业成长。
书籍简介
这是一本汇聚了众多散文名家人生感悟、思想精髓的书,以四季为线穿引人生四季。在书中,你可以读到丰子恺先生对杨柳的偏爱“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可以理解朱自清先生月色下漫步荷塘时内心的“颇不宁静”;可以感受到郑振铎和好友无所不谈“不觉得疲倦”的宴饮之趣……当我们徜徉在书中时,可以感受到诗意远方,亦能看到人间真实;可以和名家交谈,亦可以和自己的内心和解。阅读名家散文,品读其中诗意与哲理,感受生活不同情味,为心灵寻找一方静谧之地。
文章节选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姿态的特殊点,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之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丰子恺《杨柳》
上一篇:
浅谈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
“橙黄橘绿”,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