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 《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 教育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文件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及其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尊师惠师举
本期关注 |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三位一体”部署,鲜明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毫无疑问,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
本期关注 | 学校治理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赋能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关乎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基
本期关注 | 从课堂出发:把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融入教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在全球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新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提
本期关注 | 别让新时代的“方仲永”再泯然众人 进入新时代以来,“拔尖创新人才”在党和国家顶层设计中被反复提及,已成为较为稳定通用且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2024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
“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家谈 | 用教育家精神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家精神与学校文化的融合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精神所倡导的崇高品质和卓越追求,与学校文化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相得益彰。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应善用教育家精神来
“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家谈 | 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强国的关键,是科教兴国、民族复兴的必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内涵的深刻总结,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重视,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期望、勉励,为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指
“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家谈 |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凝聚建设教育强国之力 2024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家精神从教师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肩负的使命职责出发,对教育家应具有的品格、素养、价值观念等进行了全面阐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
“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家谈 | 教育家型校长的四项修炼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教育家精神。校长作为教师队伍的领航者,是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破解教育难题的决定性力量,更应该身体力行,用教育家精神来要求自己,砥砺前行。那么在实践中,哪些因素能够促使
校长圆桌会 | 规范汉字书写 弘扬优秀文化 本期嘉宾:高绍辉 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校长李万里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李斩棘 商丘市文化路小学校长廖 峰 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小学部党支部书记、校长主持人: 孙 俭(本刊编辑)导读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
老班开讲 | 班主任队伍如何实现梯度成长 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教育的顶梁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更是家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如何实现班主任队伍的梯度成长与整体提升呢?我们本期特别邀请了省内小学、初中、高中的几位名
案例研讨 | 如何引导心态失衡的他 案例小学一年级的男生小明,前不久有了小妹妹,“晋升”为哥哥。老师观察到,他的心态明显失衡了。事件1:上午大课间,同学们都去跑操,小明却在教室里怄气。原来,第二节语文课上听写生字时,小明漏写了一个字。为
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 | “一心三式六字八项”范式的实践探索 编者按:班主任,是最贴近学生的一线守护者,他们的专业素养乃至生命状态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为破解班主任的“本领恐慌”,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实施了中小学
专题研讨 | 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师生共同发展的关键场域,其教育功能直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育人问题。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直接取决于学校开设的课程。近年来,我们学校一直坚持从课
专题研讨 | 基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 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的特点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该模式主要强调参与性和主动性,重点是对学
专题研讨 | 课内外一体化的阅读实践探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笔者为此设计了“三课一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在课外指导
专题研讨 | 卡牌活动:有效调节情绪,激发儿童潜能 一、案例背景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大中小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学
思政课堂 | 横看成岭侧成峰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所有课程的要求。课程思政的建设核心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而“跨
思政课堂 | 立足本土创特色 躬耕教坛育新人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创新导向相统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土创特色,在加强课程建设上下功夫,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
思政课堂 | 地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教育者的用心栽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担着塑造“三观”、传承文化的使命,还是一个自觉地进行文化创生的过程,是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地域文化具有独特地
思政课堂 | 化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
课题研究 | 践行美的教育 浸润美的人生 美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提出“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三个层面的主要任务,要求“以浸润作为美育工
课题研究 | “三新”背景下的思政课培育政治认同实践路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中思政课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即要培育学生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
课题研究 | 以学习任务群让革命文化题材的教学“活”起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入了40余篇关于革命传统和红色精神的课文,旨在培根铸魂,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教学中,我们尝试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整合相关背景资料,设置科学合理的任务群,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任务,
课题研究 | “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中教师要主动改革教学方法,全面落实新课程,提高对新教材的驾驭能力,帮助学生自信应对新高考。“三新”背景下,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
课题研究 | 视障学生参与3D打印制模案例研究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3D打印+创新教育”。3D打印是通过逐层堆叠方式,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零件的先进制造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个
课题研究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价值和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细化
课题研究 | 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家校共育 家校共育是一种有效衔接、深度融合的合作育人关系,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的发展需求。将家校共育融入班级管理,丰富班级管理的内涵,拓展班级管理的外延,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究
教学新思维 | 基于大单元的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探究 一、大单元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所谓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大单元为基本教学单元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一是教学目标整体性。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知识点来建立更具整体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把
教学新思维 | 立足主阵地 探索新教法 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语言表达能力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知识技能。然而,审视传统模式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难发现,课堂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的培养却容易被忽略,导致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新思维 | 情境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情境式学习以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为基础,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为出发点,建设开放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在各种场景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式学习可以通过以
教学新思维 | 名著导读教学如何减负提质 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领路人。部编语文教材要求教师兼顾课内和课外,要像研读课文那样研读所推荐的名著,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认识和评价。但是,有的教师因没有充足时间而不能完整、细致地阅读教材规定的名
教学新思维 | 大概念 大单元 增效能 大单元教学,是变革育人方式、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对高中数学来说,教师应以大单元为视角,从单元知识中提炼“大概念”的主线,明确教学目标,让大单元教学为学生能力发展、素养提升赋能。那么,如何从大概念入
教学新思维 | 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七个路径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逻辑性和抽象性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越来越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探讨一下初
教学新思维 | 论初中数学学习资源的 整合与优化利用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备受关注。然而,目前有的地方的学习资源存在资源分散、利用率低、缺乏互动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笔者通过分析初中数学学习资源
教学新思维 | 意识 习惯 方法 每次测试后,常有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他们往往归咎于“未审清题意”“理解偏差”等,这说明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存在短板。在小学阶段,“读不懂题意”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数学
教海拾贝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有助于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
教海拾贝 | 强化作业建设促学生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双减”背景下,面对学生作业过多、过难、过偏的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各学科作业建设。笔者现以数学学科为例,深入探究其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保障数学作业减时、减量但不减质的关键,以助力学生有效提升学科
教海拾贝 | 一次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的尝试 一、立足真实情境确立跨学科主题《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项目式学习的关键是发掘合适的项目,要关注问题是否是现实的,还要关注问题是否是跨学科的;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解决问题,还要关注学
教海拾贝 | 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近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小学生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日后数学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结合实
教海拾贝 | “三新”背景下的数学教材应用策略 在新高考推进过程中,数学学科也迎来新的挑战。比如,不分文理科后全体考生使用相同试卷,学生数学水平差异较大;试题难度存在年度波动,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有待加强。按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一核”“四层”“四
教海拾贝 | 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的创新探究 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创新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器材与游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废旧轮胎就是一种常见、易获取与改造的体育教学器材。笔者以轮胎游戏为抓手,对小
教海拾贝 |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序列化作业的设计策略 一、小学英语序列化作业设计的背景作业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把每一次作业看成学生的成长点,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技能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双减”背景下,教师
幼教广角 |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策略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的重任。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不仅要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也要引领和推动教师向着“心中有教育、眼中有儿童、脚下有行动”的教育家型教师转变。近年来,我园
幼教广角 | 浅谈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与小学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幼小衔接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教育内容重复、教学方法不适应、
教师品读 | 看人生四季:《橙黄橘绿半甜时》 编者按: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迷茫,会产生职业倦怠,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读书太少。当我们读的书足够多,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广阔无垠。在各色各式的书中,我们可以见识到不同的人,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生活,还可以获得不
教师品读 | “橙黄橘绿”,满心欢喜 有时候,工作会让人忙得不亦乐乎,也会让人略感苦闷——读《橙黄橘绿半甜时》,算是自己给心灵放个假,让自己奔跑的速度慢下来,内心渐渐变得沉静。一、介于“橙黄”“橘绿”的温度书名舒适有温度。“橙黄橘绿半甜时
教师品读 | 希望我们成为惜时的人 《橙黄橘绿半甜时》中的作者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鲁迅、汪曾祺、史铁生、丰子恺……这是集合了现当代作家多篇散文的散文集。按照春夏秋冬安排开来,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一年四季,五彩缤
园丁茶座 | 诗意红尘 2024年11月24日,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诗人叶嘉莹仙逝,享年100岁……屈指算来,我听闻叶嘉莹先生的大名,有20个年头了。20年前,我在“教育在线”论坛学习,逐步走上了专业成长道路。为了夯实基础
园丁茶座 | 教育离不开哲学 读过冯友兰先生的很多著作,惊叹先生的笔耕不辍——他一生写了30多部书,发表了500多篇文章,累计670多万字。他曾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来总结自身的学术历程。特别是读了他的《中国哲学简史》后,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