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离不开哲学

作者: 曹洪彪

读过冯友兰先生的很多著作,惊叹先生的笔耕不辍——他一生写了30多部书,发表了500多篇文章,累计670多万字。他曾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来总结自身的学术历程。特别是读了他的《中国哲学简史》后,笔者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哲学,教育时时显哲学——哲学是教育的普遍原理,教育是哲学的试验田。

一、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哲学指引

人类教育的发展从“知识”中心,到“能力”中心,再到“人本”中心,离不开哲学的指引。我们的教育从人人有学上,到追求公平的教育,再到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同样也离不开哲学的指引。

冯友兰先生既是哲学家,又是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以他的教育哲学为基础。他认为,人性既是伦理的,又是理智的,所以培养学生要德智双修;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1世纪初第八次课程改革开启,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点,到现在也有20多年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体现了冯友兰先生倡导的“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哲学。在新时代,我们要建设教育强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引。

二、新时代优秀教师离不开“觉悟”

《中国哲学简史》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哲学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悟,他所做的事对他就自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

这段话强调了一个人在“觉悟”状态下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对一位教育者来讲,“觉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学习中的“觉悟”。冯友兰先生倡导的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哲学观,启示我们,优秀教师要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尤其是持续地、系统地反思。教师只有不断进行系统的、持续的反思,才能成为名师、教育家型教师。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哲学启发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没有别的手段。可见,一个不学习哲学、不重视哲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和未来的。一个伟大的民族,离不开对哲学理论的学习;一个拔尖创新的人才,也离不开哲学的启发。

总之,每一个创新型人才,都需要借助哲学的启发,来逐步提升自己的心灵,也需要用哲学的视野和思想来贯通古今、打通文理,来融通科学和艺术、情与理的美妙世界,进而获得人的全面发展。

(责 编 东 方)

上一篇: 诗意红尘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