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作者: 王丽

在校园或班级中,集体意识通常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校园或班级小组中学生个体的集体意识;二是班级群体或学生群体的集体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在学习和学校活动中能够有效地融入集体,为了集体利益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

一、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基本原则

1.团结协作原则

好的班风是学生进步的前提。要树立以班集体为重的意识,让学生想问题、做事情都要从班集体出发,认真遵守班规,结合实际制定学习目标,在与本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主体性原则

各小组成员先通过小组内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和启发学生发现问题,使其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

3.活动性原则

在小组学习和生活时,每个学生都应该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共同参与,提高集体意识。

4.激励性原则

在学习与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表扬、鼓励、引导为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喜悦、集体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的基本策略

1.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教师应本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原则,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员,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班级管理充满生机与活力。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一滴水只有被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自己与集体事业结合起来才能变得更强大。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歌唱比赛、诵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班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助,提升综合素质,增强班级凝聚力。

3.在互帮互助中,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团结互爱,营造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只有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学生才会爱上自己的集体,从而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4.实施目标管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师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情,设定短期内可实现的目标。比如,确立班级目标量化评比细则,将自信、守纪、讲文明等目标量化成具体操作的指标体系,让学生参与目标制定,在班级中形成“人人都是细则执行者,人人都是监督管理者”的良好局面,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增强团队意识。当目标实现时,学生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