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评价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
作者: 沈丽新小学生刚入学,每天放学回家估计都会接受爸爸妈妈的询问:“今天表现好不好?有没有被老师批评?有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家长在听孩子反馈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孩子重温当天的学习生活。这样的“重温”日复一日,可以帮学生慢慢建立起一部分的自我认知。
小学生对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身边的重要他人——父母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要格外审慎,表扬不可泛滥,批评也不可流于刻薄。无论哪种评价,都要尽量客观、具体,要聚焦学生的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成长指导。
一、评价要聚焦学生的长期发展
有一天晚上,我的同事A老师结束家访,在回家路上给我打电话。她当天家访的一个学生是我之前教了四年的B同学,现在读六年级。A老师激动地告诉我,B同学的妈妈说:“沈老师有一句话,我一直印象深刻。沈老师对我说‘你们家B同学的英语学习,我现在再也不用担心了’。从那以后,我们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很有信心,孩子自己对英语学习也很有信心。”
A老师感慨:原来一位教师两年多前的一句话,可以让孩子和家长的印象这么深刻,让他们产生这么强烈的上进心。
如果当时只是评价B同学的学习成绩:“你的英语成绩进步了。”“你现在可以得到良好了。”以此类推,很有可能在下一次考试后,他会得到“你的学习成绩这次退步了”的评价。即便是“你的成绩进步了”这样的评价,也只是对结果的一个客观描述,没有传达出对学生当下的肯定与对其未来的信心。家长和孩子都不会把这样的评价特别放在心上,如此也很难激发孩子萌生努力向上的信心。
B同学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能力相比其他同学,是比较弱的。所以她的英语成绩不管是课堂小练习还是期末考试,都是在“良好”以下。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始终立足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一个学生可以一时比别人学得慢、学得比别人差,那是这个学生当下的客观情况,而不该是这个学生本人的缺点。教师要观察这个学生是否在自己的成长路径中会缓慢提高。如果“否”,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如果“是”,教师需要及时向学生传达对他的正向发展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聚焦了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对孩子成长的巨大支持,能让学生产生自我向上成长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发表评价的时候,要确认该评价是否于学生的成长有助益作用。
二、表扬要聚焦学生的学习发展
前不久,我在网络上听了一节用英语授课的关于“非遗文化”的小学课堂现场直播。直播结束后,一位专家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给出太多赞扬,而这些赞扬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没有太大关系的,都是些对学生本人的气质、性格或者品德之类的赞扬。”
我非常认同这个评论。类似“你真可爱”这样的赞扬,更适合家里亲友对孩子的表达。教师的表扬要聚焦学生的学习发展。对学生各种优秀的、进步的学习行为及时表扬,既是对他本人的认可与支持,又是对其他同学的吸引与激励。
四年级班上有个男生C。我刚接他们班的时候是三年级,C是一个明显不爱学习英语的学生,默写的错误率很高——可见每天回家复习准备不充分。他的转变可能就是从我的一次表扬开始。而那次他被表扬的行为,应该是他的一个错误理解。
我为每单元都整理了“默写讲义”。有时候同一个中文,我会在书上出现的内容外,再用一个括号表示另外一种英语表达。比如,三年级下学期要默写句子“不用,谢谢你”,教材上呈现的是“No, thanks”。我就在这个句子下面加了一个句子“(=No, thank you)”。大部分的孩子都理解:两种表达都可以,默写的时候用书上的第一种就可以。个别孩子会故意写第二种表达“No, thank you”,以求标新立异。只有C同学,他是两个句子都写了。因为多写了一个句子,他有点赶不上听写速度,显得手忙脚乱。我以为是他前一天晚上没有好好准备,走过去细看,才发现他写了两个句子。于是,我特意为他放慢了听写速度,并表扬他:“C是一个愿意多写几句英语的同学,不偷懒,很勤奋。”
我没有表达我的猜测“你是不是理解错误了”。大概是从这个表扬里,C同学有了自己的推断:多写一个英文单词、一个英语句子,是被老师肯定与表扬的行为。从那以后,每次的默写,但凡有两种答案,他一定坚持都写上去。后来发展到英语习作练习课上,他也会很努力地多写几个词语。有一次我指导学生“看表格信息写作文”。其他学生基本按照表格里“不喜欢兔子”这个信息写一个句子“I don’t like rabbits”,只有C同学在后面加了两句“They’re white. I don’t like white”。我及时用投影展示他的作文,并表扬:“这两个句子加得很有意思。让读者知道了他不喜欢兔子的理由。”不出所料,他的做法后来引起很多学生效仿。
上周,在听写环节我报的中文是“多么好看的蛋糕啊”。大部分孩子写的是教材上出现的“What a nice cake”,而C同学加了两个句子,一句是“How nice the cake is”,还有一句居然是“What nice cakes”,并在旁边备注:复数。批改到这样的默写本,我真的很感动。C同学真正把老师的表扬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目标,默默坚持,不断超越自己。在这一单元的课堂小练习中,C同学得到了一个完美的满分——这是他第一次拿到这么优异的成绩,开心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我仅仅表扬C同学“你最近的学习态度很端正”——这是对他“最近的学习状态”的表扬。但“端正”这样的形容词比较抽象,不能很好地让一个四年级学生保持具体的、可持续进行的某种学习行为,也就起不到如此好的后续效果。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更多地描述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真正聚焦学生的学习发展。
三、批评要聚焦学生的行为发展
某节英语课后,师生刚道过“再见”,男生D就蹦到讲台上,对我说:“老师,我再也不学狗叫了。”我很纳闷:“什么狗叫?”我从来没使用过这个词语,不知道出处在哪里。
D同学解释:“就是我再也不在教室里发出动物一样的声音了。您教育得很对。我们又不是小动物,不应该发出动物一样的叫声。您是不是很久没听到我乱叫了?自从您教育过后,我就再也不那样叫了。”他絮絮叨叨,居然反复使用了“教育”一词,而非“批评”。
哦,自从三年级接他们这个班级的英语课,我就发现有几个男生非常喜欢起哄。每次起哄的时候发出的声音还格外不寻常,是那种从嗓子深处发出的声音,类似动物的叫声。我反复教育:“课堂上你觉得很好笑的环节,你就高高兴兴地笑,但是不要从嗓子深处发出像动物一样的吼叫声。”
我教这个班一年多,这个情形渐有好转。我并不担任他们的班主任,没想到D居然把他自己的转变归功于我,还特意来表达他接受了我的教育。
E也是爱发出“动物一般的叫声”的同学,可见有多淘气。他的学习能力一点也不弱,但是他的注意力容易涣散。学生所有的订正作业我都是逐个指导错在哪里、然后再逐个面批。在这种情况下,E同学的一篇小作文在集体订正后还是错了5个地方,我用红笔标注了这5个地方,并请他单独过来、依次指出修改意见,请他原地订正。但是他最后还是来回找我批改了4次才完成订正。
订正完成后,我对E同学说:“你的学习能力又不弱,你来回找我批改4次,就是占据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时间。这是你非常不认真听老师指导订正才导致的。所以请你把这篇小作文抄写4遍,加深印象,以后别再这样不认真。”小作文一共就6句话。他抄写4遍,也就不超过10分钟时间。
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过来交抄写的时候,跟我说的居然是:“老师,我们以前的英语老师可凶了,她……”我打断了他的话,问:“你是想告诉我,虽然我让你抄写,但是你并不觉得我是在凶你。是这样吗?”他有些不好意思,说:“对。是我太不认真了,我要改正自己的不认真。”
可见,再淘气的学生也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只要教师不是个人情绪的发泄,而是针对学生具体的错误行为提出批评意见,学生是可以接收到教师的善意的。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多聚焦学生的错误行为本身。不因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上升到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不对学生的人品指责与羞辱。教师要就事论事,具体告知学生哪个行为是错误的,在批评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心平气和。
即便教师提出了惩罚要求,学生也能接受——那是因为犯错误了要承担的后果,老师是在帮助自己改正缺点,而不是深深的恐惧或者痛恨——老师又发脾气了,我要怎么办呢?前者能令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成长得越来越顺利;后者很难让教师的本意真正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难获得来自教师的成长支持。
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都会处在来自教师的多种形式的评价中——很多时候,即便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只是针对某一个学生,但是对于教室里的旁观者们,同样也会产生影响。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格外慎重。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时刻谨记自己是陪伴学生成长的专业人士,无论表扬与批评都要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要力求表达精准,要聚焦学生的长期发展。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