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书阅读的导读策略与实践
作者: 赵洪桥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把整本书阅读作为一个内容单独列出。整本书阅读在拓宽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增强思维能力和提升写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要落实新课标要求,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教师的导读策略尤为重要。
一、导选书籍,悦读明向
1.精心筛选共读书目
语文教材安排的有“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班级共读书目首选“快乐读书吧”推荐、与教材相关联的书。这样全班学生都能跟上阅读的节奏,有计划地一起共读,从而发挥整本书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2.用心推荐自读书目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每学期的共读书目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的,这就需要选择自读书目进行阅读。小学生的鉴赏能力有限,对于自读书的选择,需要老师积极进行推荐。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层次以及兴趣点进行分类推荐,也可以通过举行“好书我推荐”活动,让学生通过聊书的形式,向同伴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
自选书的阅读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夯实成长基础。小学阶段以儿童文学为主,但是也要适当为学生推荐地理、历史、科学、少年哲学等书目,让学生广泛涉猎,丰富阅读生活,提升思维能力。
二、导读激趣,悦读通畅
1.引导初读
书的封面、封底以及封脊中有作者信息、出版社信息、与情节相关的插图以及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等,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忽视这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这样对书籍先有一个总体了解,容易产生阅读期待。如在共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封面,谈谈发现,引导学生看图片猜故事,迅速产生阅读欲望。
2.大胆预测
预测的方法很适合导读初期,尤其是当学生第一次阅读某书时,教师的预测设计是引领学生读完整本书的关键。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预测”的阅读策略单元,通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预测方法,并形成了主动预测的意识。
在整本书的阅读中,为进一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定某个章节(某个故事),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展示部分情节,让学生进行预测:欲知详情,请阅读全书,到书中去验证自己的预测。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他们会主动去读完整本书。如在共读《草房子》时,教师可以出示目录,让学生根据预测目录中“红门”的内容,然后再阅读验证自己的预测。
3.片段共读
导读课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某个片段(情节)和学生共读。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朗读给学生听,也可以边读边让学生大胆想象和猜想,还可以让某位学生边读边提问……如在导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教师就可以先朗读鲁滨孙第一次出海的遭遇,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然后相机抛出话题:酷爱航海的鲁滨孙为什么第一次旅行时就发誓今生今世都不出海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后来鲁滨孙真的没有再出海吗?同学们想不想一探究竟?学生会迫不及待想到书中找寻答案,也就达到了导读的预期目的。
三、展示交流,悦读深入
1.拟订计划
阅读一本书之前,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拟订阅读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确立阅读目标的过程。在阅读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你读到哪一章节了?对于书中某个人物,你怎么评价?你最感兴趣的情节是什么?它为什么吸引你?这样的交流既是一种促进,更是一种无形的引领,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有目的性、计划性,也更加专注。
教师可以提前发阅读记录单,也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记录自己的思考。这些思考稍纵即逝,及时记录下来是自己二次阅读时的辅助,也能促进有效阅读的发生,提高思维力和理解力。
2.适时推进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给学生鼓励、不断给予指导肯定。这就需要组织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课,尤其是在高年级学生读长篇名著时。
阅读推进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深入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一,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做批注、写读后感、缩写、写梗概等。第二,学习一些文学鉴赏小常识,如环境描写作用、人物的形象塑造方法、曲折情节的创设方法、意料之外的结尾技巧等。第三,根据书籍提炼若干问题,促进阅读向纵深延伸。第四,拓展观看根据同名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话剧片段,互相比较,进行二次阅读。第五,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了解书中人物与情节。第六,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还可以进行知识竞赛。
3.分享交流
会读书的孩子能够不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重新建构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读者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不相同,故一本书阅读之后的分享就显得十分必要。
阅读分享可以让学生以口头形式进行,如推荐一本好书、我与书中的某某对话、讲一个书里的故事等;或者以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览(批注、读后感、缩写、梗概、简单的赏析等)、综合展览(手抄报、海报等);也可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比如读书节、辩论赛、课本剧等。
四、以评促读,悦读常新
小学生的阅读以兴趣、习惯为主,良好的阅读生态对其影响是深远的。这需要教师在阅读一本书的初始阶段,向学生阐明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要求,增强学生阅读的实效性。
班级可以开展读书节、“书香小状元”评比等活动。也可以建立阅读银行,无论是共读、自选的书籍,学生读后都可以存在阅读银行里,期末比一比谁存的书多。我们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存折。学生在翻看其他同学书单的同时,也是一种新的选书过程,既能丰富阅读视野,又能促进阅读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整本书阅读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基于书中内容进行创意写作,如续写故事、改编结局等,优秀作品可以制作成小册子、漫画或微电影等形式进行展示。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学习能力,促进其阅读有效性的长期延展。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