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学”课堂,教会学生学习

作者: 聂先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一章的课程理念中提出:“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课堂教学的核心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既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又是对课程改革的积极回应。借助“三学”课堂,笔者在此谈谈对“教”和“学”的认识和体会。

一、尊重认知规律,把握“三学课堂”的内涵

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本质是点燃、鼓舞和唤醒。一万次的灌输,不如一次真正的唤醒。这句名言同样适用于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如何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的经验被唤醒、探究的思维被激活,进而达成素养目标呢?实施“三学”课堂可以帮我们实现。“三学”即自主学、合作学、检测学。其中,自主学是基础,合作学是提升,检测学是巩固。“三学”既是三种学习方式,又是三个教学环节。

二、自主学是基础,唤醒经验出结果

首先要明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学?因为知识技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载体。学什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怎样学?带着学习目标主动进入沉浸式学习。

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的时间,切忌蜻蜓点水。自主学的环境一定要安静,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看课本,而是要基于学习目标,围绕明确的结构化任务展开学习。

三、合作学是提升,启迪思维化成果

通过自主学,学生获得学习结果(对新知的初步认知),而将结果转化为成果(对新知的深度理解),还需要合作学习的支撑。全班的合作学,可以由“小老师”引领讲,其他同学质疑、补充或评价;小组间的合作学,可轮流主讲,其他同学质疑或补充。两种方式教师都要参与其中。

如果内容较难,可先全班合作学(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再小组合作学(内化思想,深化共识);反之,则可先小组再全班。合作学要有价值,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获得的成果就不必再进行合作学。合作学时要多给中等生、学困生展示的机会。

四、检测学是巩固,学评一体提素养

自主学获得结果,合作学实现成果转化,成果的强化(新知的熟练灵活应用)与创新(对新知的创造性使用)则离不开检测学来助力。检测学的原则是关注差异,分层检测,助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检测学的内容要体现关联,显现大概念。要抓牢母题,突出变、编,将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落实在课堂里。要关注差异,学评一体,激励为主,让培优、促中、转差贯穿在整个过程中。

总之,我们应该深研并实施“三学”课堂,把关注点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最终把以生为本落到实处。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主项课题“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303130704)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