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学生、看教育

作者: 焦兵书

李希贵校长出过好多本书,对教育领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更偏爱李校长撰写的教育管理类书籍,他提出的一个个创新举措令人叫好,让人们对“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学校管理的本质是什么?从校长角度来看,管理的本质就是培养人。因为,学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才的摇篮,要为社会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那么,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播下梦想的种子呢?李校长透过《学生第一》里的大大小小事例,给我们“狠狠”上了一课。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校园机会榜”“学生出版社”“校园吉尼斯”“校园里面开公司”“教育家书院”……每一个活动的设计,紧贴学生的成长实际,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抑或发现自己身上的闪亮点,进而守护那朵希望的花生长、绽放。

读完整本书,我不禁思索——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学生活动,它是一位教育管理者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整合、调动一切教育资源,在学生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也为学生的未来添一抹亮丽。比如,“学科博物馆”“班级命名”“标注所有的名字”等活动,使学校时时处处都发挥着教育作用,进而激励、唤醒和鼓舞着学生。我曾到过北京市十一学校交流学习,对此印象很深。

在一线做教育、搞教学,能拥有这样理性思维方式的人并不多,李校长就是其一。他之所以这么大力度推动教育改革,是想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结合实际思考学校管理,以解决好家长和师生关注的教育焦点问题。他所关注、致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学校管理群体最关注的。因而,在读《学生第一》的过程中,重点阅读李校长在“学生自主研修”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将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先进教育经验掰开揉碎了研究,从中汲取改革经验,以期为自己的学校开辟一条适合的发展新路。

“和电子游戏争夺学生,让学生愿意到学校上学,愿意待在学校”,这是无数学校一直都在进行的工作。我们再翻看《学生第一》中提到的“开学护照”“世界文化艺术节”“模拟国际新组织”“校园泼水节”“学校奥林匹克运动会”“从开学典礼到开学课程”,或活动或课程,都集合了师生、校长的智慧,活动或课程开展过程中杜绝形式一成不变,且创新不断,不断给学生、教师带来新鲜感……和学校教师一起聊这部分内容时,大家都说自己“眼前一亮”“跃跃欲试”。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课堂教学,平时给师生带来过哪些新鲜感?交谈中,我们把自己的亮点与不足都摆在了台面上,一些新的教育思考也随之迸发出来。

由此,我们要想读透《学生第一》,首先,要把关注放在“学生”一词上,因为教育就是为了唤醒、激发、发展学生。其次,我们对“第一”一词的认识不能浮于表面,因为教育就是为了成就学生。让我们换个角度看学生、看教育,那无数的创意、所有的用心,都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