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场教育探索之旅

作者: 卢芳

常年守在教学一线,需要时不时通过读书等给自己充充电。近来阅读《学生第一》,从“开学护照”进入,到“教育家书院”结尾,回味全文时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在李希贵校长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探索之旅。

一、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活动

李校长在《学生第一》这本书中,为我们呈现了许多令人叹服的校园活动,它们打破了传统校园活动的固有模式,为师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趣味,使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

比如,李校长将泼水节引入学校,带着师生举办校园泼水节。一时间,操场上水花飞溅,如瀑如雨,人人都成了落汤鸡,欢快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这样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还为学生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再如,书中提到的“开学护照”活动,关于环节设置等方面,学校专门设计开放式问卷进行调研,精准了解学生的活动需求,围绕着“让学生真正融入活动、置身其中、深刻体验、动脑思考、动手完成”等环节展开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有切实收获。最终,“开学护照”活动成了北京市十一学校全校师生“我喜欢的十大校园活动”之一……

二、醍醐灌顶的教育智慧

在这本书中,“学生第一”这一理念有着深刻且丰富的内涵,其核心便是“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正将学生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让他们成为学校生活的主角”。

书中的“校长有约,共进午餐”,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在北京市第十一学校,李校长坚持把每个周一的午餐时间留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就餐,顺便了解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校园设施是否完善,等等。10余年里,学校不断推出的新活动的创意往往来自这些共餐时间,校园击剑馆、壁球馆等场地的建设,也源于学生的诉求。最难能可贵的是,“校长有约,共进午餐”活动开展后,李校长只要人在北京,不管多忙都会准点到餐厅“就餐”。我想,在他心中,与学生的“约定”永远是第一位的。

三、教师角色转换带来的改变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掌控着教学的节奏、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向。然而,在“学生第一”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教师的角色越来越丰富,他们可以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也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这一转变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学生第一”理念下,教师要学会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从中发现学生的可贵创意和闪光点。比如,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不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先让学生各抒己见,认真倾听他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解决办法等,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完善,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热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栏责编 于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