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领航 多维育人

作者: 柳耀亮

校训作为学校文化集中的标志性表述,其地位和价值不言而喻。“含英咀华,斯文方泰”是华泰小学(以下简称华小)的校训,其含义深刻,意味深长。为充分发挥校训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阐发校训内涵,致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素养,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校训润心,环境育人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练。学校将校训刻上石碑,将校训融入环境,旨在让华小的每一个学生铭记校训、践行校训,并从中受益终身。

(一)环境彰显人文,校训才有雅气

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美学元素的校园环境,能够为校训提供生动的实践场景。一进入华小,“含英咀华,斯文方泰”八个大字就映入眼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环境育人方面,学校努力做到润物无声、教育有痕,创设了集书画欣赏、文明游戏、课余休憩于一体的“润心长廊”,给予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真善美的体验;环形小书柜、皮质小座椅、绿荫书廊、小禾书柜等,都是诵读经典、浸润书香的最好载体。一系列“会说话”的校园空间,构筑了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体现了校训的生动阐发与具体渗透。

(二)环境蕴含德育,校训才有底气

为了让校训在德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校园环境元素,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每个洗手间,统一摆放的拖把,呈现出一种整齐;走廊尽头的七彩雨伞架,提醒着一种有序;教室一角的保洁柜、小盆栽等,赋予了一种习惯;等等。这些都为德育提供了更多路径。

(三)环境倡导创新,校训才有灵气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因此,在学校的“含青”创客园里,师生们尝试变废为宝,用旧轮胎、废水管等,做成假山水池、马车花圃等造型,让校园里有了“鸟巢”“花果山”“孔雀开屏”……体现了孩子们的奇思妙想。

二、校训启心,课程育人

如何将校训融入育人实践?课程是一种有效的媒介。它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开启心智、促进认知、形成价值。

(一)校训引领书香课程,争做读书人

学校积极推进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在师生共读中,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师生共同制订读书计划,开展多种形式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教师共读思享圈”“全科阅读戏剧节”“相约书海图书漂流”等线上线下活动,引领师生坚持读书,分享读书心得,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了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学校在书香课程建设中,获得了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宁波市中小学诗词大赛第一名等荣誉。

(二)校训引领礼仪课程,争做文明人

学校立足学生成长特点,以小学礼仪规范和成长中的礼仪需求为基础,推动礼仪课程实施。开学时的“三书六礼”迎新娃活动中,教师带领一年级新生识规则、同伴共学晓礼仪、导师带领树理想,开启美好的小学生涯。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启智、开笔破蒙、齐诵经典……这些庄重有趣的“六礼”,为校训“含英咀华,斯文方泰”作出了形象注脚。

(三)校训引领成长课程,争做明理人

学校以各年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构建涵盖了“六学会”和“三十能”的德育序列课程,一至六年级分别通过德育微课、主题队会、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有目标、分阶段予以实施,不断探索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实践。同时,结合每周一升旗、每周“心娃”榜、正能量小喇叭等活动载体,讲述身边的榜样故事,传递正能量,树立好典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校训正心,评价育人

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为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它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滋养,慢慢生发为师生的内在价值取向。

(一)综合评价,校训促“五育”融合

学校在秉承“含英咀华,斯文方泰”校训的基础上,围绕“点燃每个孩子心灯”这一育人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力,以此激发学生追求“五育”并举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每学期末,学校都会评选出综合素养全面的阳光学子,在校内外进行宣传与展示,促使美德少年、环保标兵、公益达人等先锋人物不断涌现。同时,学校将学生在各学科课程中的综合表现,结合教师、同学、家长多元化主体的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激励每个学生崇德向善、全面发展。

(二)过程评价,用校训促自然生长

校训的有效落地还需评价的过程性激励,而评价的过程性需要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全周期、多维度以及反馈和改进的特征。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将活动与评价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除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在各类社团活动、体艺比赛、主题教育等活动中,我们也会根据学生过程性表现颁发星星卡或通过表彰、展示进行奖励。例如,在值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好人好事,值周教师会颁发“阳光激励卡”,并结合评选礼仪之星等动态化、过程性的评价,让学生主动健康生长。

(三)协同评价,用校训促自励发展

作为浙江省评价改革典型学校,为更好地实施家校协同评价,华小积极构建自励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明确个人短期和长期的学习愿景,并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以达成自定目标。此外,我们还引入学习档案、电子画像等评价载体,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历程、成就和反思,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促进他们对成长进行深入思考。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