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作业设计的“四分二原则”

作者: 吴新浩

作业是学习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小学数学作业提出明确目标要求,要巩固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作业设计看作实现课程整体目标的有效载体,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有效落实“双减”,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实施“四分二原则”设计法,有效设计数学作业。

“四分”——

一是学生分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小测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定,把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

二是作业内容分层。基础层作业: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运算的练习。提高层作业: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综合性和拓展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层作业:注重知识的拓展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分层作业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获得发展。

三是作业要求分层。基础层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准确率达到一定标准。提高层作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注重解题过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并且能够进行反思和总结。拓展层作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四是作业评价分层。基础层作业评价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态度,以鼓励为主。提高层作业评价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和思维过程的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拓展层作业评价注重创新能力和拓展延伸,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方法给予赞扬。

“二原则”——

一是灵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及时进行作业分层的调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二是多元化原则。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多元化。趣味性作业: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类作业,如数字拼图、数学谜语、数学棋类游戏等。故事性作业:以数学故事为背景布置作业。比如,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果用现代的测量工具,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超市里商品的价格标签、时钟的时间显示、建筑物的形状等。

总之,要开展多样的作业设计,关注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设计出有利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作业,实现作业的最大效益。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 年度一般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4YB1194)

(责 编 林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