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探究

作者: 王兆林 范本强

信息科技课程新课标突出了学科的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学科教师在落实新课标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理念,着力在思维创新上下功夫;依标排课,在保证课时上下功夫;围绕主题,在优化教学上下功夫;以评检效,在评价改革上下功夫,保证高质量开展课程教学。

一、在思维创新上下功夫

“信息技术”和“信息科技”课程名称虽只有一词之差,但体现了课程整体方案的设计更新。特别是随着5G、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新技术的兴起,数字时代已经到来。因此,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反映信息科学技术更新和迭代迅速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中小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教师要主动引领、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科学知识,把技能转变为素养,培养学生做中学、用中学的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二、在课时保证上下功夫

新课标明确规定,一、二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要融入信息科技内容,三到八年级要配备专兼职信息科技教师,专门开设信息科技课程。课时量要占总课时的1%—3%。每周至少开设1节课。这样,中小学校的信息科技课程计划安排就有据可依,总课时得到了保证。

三、在教学优化上下功夫

新课标强调,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信息社会责任。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科技课程的实践性、合作性更强,更需要教师了解该课程的整体目标、中小学的学段目标和课时目标,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情境,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数字化教学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团结协作。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以技能训练为载体,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技能提升;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创新能力、信息思维、科技思维等素养。

四、在评价改革上下功夫

对信息科技课程教学效果评价要不断完善,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要加强知识认知的过程性评价,做好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知识衔接,体现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要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重视知识探究过程,不断完善终结性评价,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信息科技课程是一门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课程,更加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教学评价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指挥棒”,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因此,评价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效果,要进一步细化课堂教学、实践评价、活动设置等内容,关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过程性表现、个性化特征,把主观经验性评价与基于数据分析的客观实证性评价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

(责 编 东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