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与实施

作者: 杨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阅读经验。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对于拓宽阅读视野、丰富知识储备、培养阅读素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整本书具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如经典文学作品《小王子》里优美且富有哲理的语句,诸如“只有用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等。学生能从中学习到独特的表达方式,提升自身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从而在写作与口语表达中更加准确。

(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整本书的情节往往较为复杂,人物关系众多,主题内涵丰富。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主人公如何在荒岛上生存、面临困境时的行动依据等问题。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三)增强审美与创造能力

优秀的整本书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如阅读《夏洛的网》,书中对农场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夏洛与小猪威尔伯之间真挚情感的刻画,能让学生感受到友情的美好与生命的珍贵,激发其审美情感。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

(一)精心选择阅读书目

低年级可选择图文并茂、故事性强的绘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年级可选择童话、寓言类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高年级则可推荐经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简·爱》等,逐步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要注重涵盖不同体裁、不同主题的作品,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运用多元教学方法

导读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设置悬念、介绍精彩片段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整本书阅读产生兴趣。例如在导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教师可以讲述汤姆刷墙的有趣情节,引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主动开启阅读之旅。

推进课深入探究。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感悟。如在阅读《海底两万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书中海底世界的奇妙之处,以及作者如何通过科学知识与想象构建出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分享课总结升华。以《草房子》为例,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重现书中的经典场景,或者通过手抄报展示书中人物关系与主要情节,在分享过程中深化对整本书的理解与感悟。

(三)完善阅读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阅读量、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成果展示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如为学生建立阅读成长档案、开展阅读评选活动、组织小组阅读竞赛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整本书阅读,持续提升阅读素养。

(责 编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