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如何融入英语教学

作者: 姚静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结合实际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和思辨性思维,提升自身的思想品格,实现学科育人这一最终目的。

一、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尊重其学科特点是基础。而将课程思政建设引入英语阅读教学,有助于教师探索新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学科特色、地域特色的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客观看待世界。

比如,笔者在讲授《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时,从北京冬奥会会徽中的“冬”字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的结构框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汉字书写体系发展历史,并模拟导游讲解不同时期汉字书写体系的特征。这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汉字书写体系对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性,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学科实践活动中植入思政元素

实践活动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有效载体,它能弥补课堂教学短板.拓宽视野。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践活动,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围绕“阅世界、读中国、行河南”主线,设计、开展高一年级英语学科主题探究活动时,可以把英语的教与学植根于富有思政元素的语料中,通过制作手抄报、书法比赛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省域文化、地域文化融于英语课堂,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

再如,教学《Travelling》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基于知识结构图和旅行计划,设计河南旅游宣传册;教师依据《Diverse culture》的文本内容,可以设计“录制用英语推广家乡的短视频”活动,促使学生了解家乡、读懂中国,在接纳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涵养家国情怀。

三、在作业设计中浸润思政元素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展。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作业设置和评价反馈,可以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思政价值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

在设计《Natural Disasters》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将汶川地震幸存者、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TT6-8级团体冠军获得者之一的王睿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故事融入其中,并设计相关任务。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出“王睿15岁时发生了什么”“王睿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及她对人生价值的定义是什么”“回答记者提问时,王睿的语言特点及其反映的人生态度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语篇表达特点,理解英语的语法意义和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挖掘人物的优秀品格和价值取向。

总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英语教学是一个新课题,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增强课程思政的意识,以隐性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要求和原则与英语学科课程紧密结合,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本栏责编 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