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实践研究
作者: 张玉龙2022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发布。它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着力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旨在深化课程改革。
在新方案的指导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围绕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生活化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围绕校本作业展开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仍需努力。校本作业,即由学校或教师个人设计、安排和指导,符合学生个性化和综合性发展要求的一种作业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学习上真正做到“自主、自律、自我管理”。
“双减”减掉的是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在减掉“量”的同时提质增效。合适、有效的校本作业有助于全方位、全时段培育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增强其道德与法治基本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全面提升自身素养。那么,我们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校本作业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呢?笔者基于多年的实践,从校本作业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方面进行探究,总结出以下教学经验。
一、设计原则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其中,政治认同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遵循,而校本作业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必须把培养和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到首位。此外,校本作业要想满足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核心素养、巩固课程知识、开拓学科视野等育人需要,还要遵循几个原则。
1.规范性原则
校本作业布置要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进行,要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能够妥善处理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的比重。比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学生按规定适当布置家庭作业,对于学生已完成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和反馈,形成作业流程“闭环”。
2.针对性原则
校本作业要精选,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并与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相适应。无论是书面作业还是实践性作业,在内容上要与所涉及的知识点相互渗透,起到巩固、拓展和内化的作用。比如,教学《风俗的演变》一课后,教师可布置“调查当地风俗的由来”的校本作业;教学《家风的传承》一课后,可布置“采访家长,了解家风内容和传承情况”的校本作业。
3.多样性原则
遵循学生成长和学习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利用现代化手段,拓展校本作业形式。在此列举四种形式:第一种,实践性作业,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多种观察、动手实践活动。第二种,书面作业,如观察日记、调查小论文、课后练习题等。第三种,口头作业,如学生生活中的沟通交流、朗诵、采访等。第四种,模拟性作业,如让学生模拟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
4.激励性原则
布置作业时,教师要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及时表扬完成较好的学生,或者运用“成长激励卡”“成长记录袋”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二、设计策略
1.优化作业内容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段、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完成能力,合理布置巩固性、探究性、实践性、劳动性等作业。其作业类型可以是个性化作业、分层作业和弹性作业,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此外,学校同学科教师可以建立作业共享平台,互相借鉴,优化作业内容。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作业的做法,让他们在合作、主动探究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比如,教学《不甘屈辱奋勇抗争》时,教师布置校本作业:看电影《林则徐》或《火烧圆明园》,写出简短的观后感,或讲讲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故事。在作业呈现形式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汇报,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并让同组学生参与作业的评析。
3.发挥团队互助作用
为了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教师可以按照课堂表现、性格等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校完成作业时,小组内的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家完成家庭作业时,学生遇到困难可线上请小组内的“小老师”帮忙解决。如此一来,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口才,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感受团队的力量与助人的快乐。
4.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
无论什么形式的校本作业,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批阅和反馈。在作业中发现学生的优点,要借助批语充分发挥作业的激励作用。而对作业完成情况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要深入分析原因,及时给予指导。另外,及时反馈作业完成情况,也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客观、公正地反馈,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增进师生感情。
5.处理好“当堂练”与“课后练”关系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设计了很多范例,并结合范例提出了一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指导学生当堂完成,并适时推出与“当堂练”内容适配度高的“课后练”,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校本作业作为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规范设计具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形式多样的校本作业,并及时反馈、客观评价,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之成长为有责任、有本领、有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