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心理剧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
作者: 田晓莉 王安若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历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学校要采用各种方式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以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家庭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是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手段。
校园心理剧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根据创作需求,可编排呈现出不同的家庭教育问题、家校沟通问题,并提供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助于学生、家长、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看到症结,找到解决办法。我们要将教育理念润物无声地融入校园心理剧的创作、表演、分享等各个环节,增强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一、校园心理剧在家校共育中的作用
1.通过场景再现,引起师生和家长共鸣
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效果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生动形象,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强。
剧本内容取自学生生活,融入了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学生通过表演再现真实场景,宣泄和释放心理压力,从而深刻地反思自我、清醒地认识自我,领悟其中的道理,找到解决困惑的方向。
随着校园心理剧的发展,参演人员不仅有学生,家长、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校园心理剧通过舞台展现矛盾冲突,这种直观、有趣的教育形式能让学生和家长在参与、观看心理剧时放下心理戒备,将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情绪释放出来,唤醒积极、愉悦的情感,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让家长深入感受和理解学生的紧张和焦虑,让教师看到家庭教育问题的本质原因。
2.通过角色互换,实现家校共育中的换位思考
在校园心理剧中,家长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角色扮演参与其中,学生可能扮演学生,也可能扮演家长,家长可能是观众,也可能是演员。
在排演过程中,家长会看到学生内心的矛盾、困惑,同时看到自己的执拗、强硬,会逐渐意识到要培养一个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孩子,自己应加强学习,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孩子学会调控情绪,提高抗挫能力,应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学生也会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沟通交流;教师也能站在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各种问题。通过角色互换、换位思考,学生、家长和教师学会了多角度看待问题,充分融洽亲子关系、改善师生关系,使家长和教师发挥家校共育合力,帮助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3.通过分享感悟,营造家校共育氛围
分享感受与感悟是校园心理剧中重要的一环,师生和家长通过分享能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校园心理剧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呈现方式生动、独特,活动氛围亲切、温暖。学生和家长在参与校园心理剧时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而分享环节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和学生畅所欲言,不用担心是非对错,不用担心被批评指责,都能感受到关照、理解、包容,收获成长和快乐。通过校园心理剧,学生、家长和教师会将自己的感悟、收获拓展到生活中去,再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相互理解、有效沟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家校共育氛围。
二、校园心理剧对小学家校共育的启示
1.建立一支专业的辅导教师队伍
要使校园心理剧充分发挥作用,需要好的剧本,需要好的创编团队,那么首先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校园心理剧辅导教师队伍。
校园心理剧在创作、编排、演出、分享等各阶段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辅导教师进行专业指导。在创作选题的初始阶段,辅导教师要有充分的前期调查和准备,要引导学生挖掘热点问题、共性问题,避免敏感问题。辅导教师要带头组织成立校园心理剧创编团队,剧本内容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要面向学生群体,不能仅围绕个人。辅导教师在校园心理剧编排中,要立足于学生熟悉的场景,从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专业角度,加强全过程指导,避免“假、大、空”,让剧本失去真实性。面对矛盾冲突,辅导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清晰的思路,及时合理地解决问题。
校园心理剧的辅导教师还要重视分享收获感悟,以增强演员和观众的心理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完善剧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共情和换位思考,将剧中反映的问题、获得的解决方法落实到生活中去,提高对类似问题的处理能力。
2.利用新平台,拓宽展播路径
传统的校园心理剧展示仅限于舞台,受众仅有参演人员和台下的观众,影响范围较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校园心理剧可以录制成视频,在全校各个班级进行循环展播,同时也可以供家长随时观看,有效扩大了受众面。学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多平台、多渠道展播优秀的校园心理剧,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3.加强优秀作品交流,凝聚家校共育智慧
一部优秀的校园心理剧一定经历过一遍又一遍的排练与修改,背后必定有明确的分工和密切的合作,是团队智慧的结晶。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针对性和连贯性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在反映亲子关系的校园心理剧中,由于受到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便是遇到同一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和取得的效果都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加强区域内、跨区域的优秀校园心理剧交流,积极开展校园心理剧的教学研究,关注热点问题,发现共性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新思路,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新理念,为家校共育提供新途径。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校园心理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应用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217010053)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