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德育要多策并举
作者: 谢伟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正处于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活力、可塑性强,但也容易受各种思想的影响。因此,对青少年加强德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至关重要。学校、家庭、社会应多策并举,形成合力,开展好德育工作。
一、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阵地
学校教育是德育的主阵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学校要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思想教育体制,树立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的理念。
1.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教职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德育工作,明确规定各岗位德育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
2.全面管理。即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学校制定适合本校情况的各项规章制度。发挥三个系统的育人作用:教学系统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课外系统的各项活动发挥对于主渠道育人的补充作用;隐形系统(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环境)发挥感染熏陶作用。
3.全程管理。即抓好德育的各个环节的调控、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贴近生活,抓住和学生关系密切的各种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到父母所在单位和社会实践基地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仰。
二、家庭教育是德育的源头
德是立身之本,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只关注智育,更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品德,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1.爱心教育。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培养孩子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
2.礼仪教育。一是教孩子礼貌用语。二是教孩子待人接物的礼节,如不经允许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到别人家要先敲门等。三是教孩子文明行为规则,如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果壳,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破坏公物等。
3.劳动教育。家长要带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理解劳动的意义,懂得劳动的艰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培育良好品格。家长通过带领孩子读书、做事,言传身教,逐步培养孩子诚实、正直、勇敢、坚强、进取、诚恳、谦虚等良好品格。
三、社会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人在社会上,必然受社会观念、人事方方面面的影响,没有好的社会风气,单靠学校、家庭,很难培养出品质优良的人才。所以,要重视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通过影视、广播、墙画等各种媒介,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受到良好的熏陶。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多策并举,互相协同,共同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