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工具类物品的内涵

作者: 张欣

教学媒介关系中,教学工具类物品的本身不涵盖教育内容(课程内容),只是以单一的工具、手段出现,助力教学的有效运行。教学工具应该有以下三类:其一,现成的工具,拿来就可以使用,如地球仪、显微镜、万用表等;其二,半成品的工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再进一步加工完善才使用,如空罐子、纸箱、锅碗瓢盆等,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将其进行包装和设计,变成实验用具、表演道具等;其三,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自行创造研制的用于教学的工具,如物理、化学、科学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制作的实验演示教具等。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工具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器具,大致可分三种:施教工具,教师在其工作时所使用的工具,如PPT课件、电子白板、实物投影等;学习工具,在学生学习时所使用的工具,如词典、科学实验用品等;教和学中共同使用的工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所使用的工具,如平板电脑等。

教学工具本身虽然不体现教育内容(课程内容),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使用教学工具,为达到目的采取的一系列操作,不仅增长了师生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才干”和对教学工作的改进,还产生了课程内容,符合“课程是个过程”的课程理论,助力我们从中挖掘出更多教育内涵——

第一,认识各类教学工具的属性、功能、价值和意义。这也是一种学习,我们要思考:这个教学工具对我的教学起到什么帮助和支持;它能帮我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吗?我该怎样用好、维护好这一教学工具?除了教学工具自身设定的属性、功能,我如何最大化、最大价值地发挥它的作用?比如,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促进作用的、新的技术硬件、软件、平台等,如果我们对其功能属性熟知,并不断发掘,就会不断改变我们的教学习惯,甚至教学模式。如果日常工作中,我们师生能从这样的思维角度去利用好教学工具,履行自己的教学任务、学习任务,那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有新的飞跃。

第二,在教学工具使用中练就技能、培植素养。技能是人类在完成目标的行动中,采用优化的手段,熟练使用工具练就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技能是人类生存的资本,可以说是看家的本领。让一名学生在没有踏入“现实”社会(即自己独立生存的社会)的学习生活中就意识、体验到这一点,是教育过程中一个惊喜的收获,特别是在技能使用中又能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其教育价值是巨大的。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工具,依次有三个层次:低层次的是优化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学中为使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播放PPT课件,将图形、图像、声音集于一体展示出来;中层次的是改造所使用的教学工具,比如把教学内容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辅以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形象直观地介绍、展示学术成果;高层次的是不满足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创新发明教学工具,网上新出现的3D动态PPT课件,将所有内容铺放在一张无边际的画布里,通过3D镜头伸缩旋转移动来突出、强调,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这一教学景观,是我们未来教育所企盼的。

未来的教育,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收获,当然也包括教学过程中使用教学工具,在其中也能升华、产生课程内容,这样的教育值得期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