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灵动起来

作者: 黄媛媛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通常是教师根据教材中设定的曲目,为学生示范性歌唱,然后学生跟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走进音乐世界,灵感无法激活,因为音乐课堂而爱上音乐的学生少之又少,这对于培育学生的音乐兴趣非常不利。

小学音乐教学实际上是一场艺术之旅,学生在接受音乐知识教育的同时,应该享受音乐。本文旨在探究如何让音乐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一、新时代小学音乐课堂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开展的一切教育设计及教育目标全部围绕学生进行。小学音乐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中心位置,从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索音乐的世界,最终实现音乐教学效率提升。

2.活动多样性原则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乐于探索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也是一种探索,教师为提高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找到乐趣,可以采用一些新奇的教学手段,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内容拓展性原则

当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广义的。对学生来讲,如果仅仅去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学习的程度是远远低于社会要求的高度的。教师应当认清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时做到基于教材、高于教材,让教育与社会有效衔接。

二、小学音乐课堂的创新策略

1.满足学生的音乐口味

为紧跟时代的脚步、了解学生音乐口味,笔者在班级内做过一次有趣的音乐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5%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一些热播影视剧中的主题曲受到学生追捧;28%的学生喜欢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喜欢经典旋律;5%的学生喜欢比较特立独行的音乐,例如摇滚、说唱等;22%的学生则表示自己没有特别的音乐爱好,通常都是随机听一些音乐。在整个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少有学生会在生活中听教材中的音乐曲目,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学生对教材中的曲目兴趣不高。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兴趣的风向标,才能够在教学中把握课堂建设的主要线索。

在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建构课堂。如教师在教学一首音乐曲目之前,可以给学生发一份学习意向表,让学生写下最希望在课堂上学习的歌曲,每人列举3-5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统计,既可以节省汇总时间,也可以让学生的选择性更加广泛。最终,教师根据学生当中呼声比较高的音乐再次试听,斟酌歌曲教育的价值,尽可能选择积极向上、同时受学生欢迎的歌曲进行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音乐教学,让音乐课堂更有活力。

2.组织有趣的音乐活动

对小学生来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远比枯燥的课堂更有吸引力。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音乐才能的舞台。比如来一次音乐挑战赛,利用学生的延时时间与课余时间,每周开展“奏响主旋律,童声生生唱”活动,以“四个维度八个一”为抓手,即“一周一首歌,一生一特长,一周一音(视)频,一周一收获”,把音乐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带领学生有计划地学习不同的歌曲,从欣赏到分析,最后到歌唱。要求学生在演唱中做到不仅“身入”,而且“心入”“情入”,巩固提升音乐素养,丰富自身的情感。

第一维度是“一周一首歌”。要求学生每周从本年度的音乐教材中选择一首歌学习演唱,也可以选择教材之外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曲目,表达自己的音乐主张。

第二维度是“一生一特长”。要求学生自主选择1-2项音乐特长坚持练习,可以是乐器,也可以是与音乐相关的方面。

第三维度是“一周一音(视)频”。要求学生每周将练习歌唱与特长的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记录自己的音乐成长之路。

第四维度是“一周一收获”。要求学生每周在完成学习歌曲或特长学习之后,总结自己学习的收获,或者抒发自己对某一歌曲的感受,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通过四个维度展开的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在一定时间里增加学生接触音乐的频率与时间,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发现音乐的美好。教师也要注重定期更换音乐活动的形式,可以与同科组的音乐教师共同设计音乐活动,集思广益。

3.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新时代的音乐教学内容需要从学生全面成长的角度出发,构建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音乐教育的“隐性任务”。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可以从德育的角度出发开展音乐教学。如在教学歌曲《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革命前辈的故事,培育学生的红色精神,促使学生透过歌曲看到背后的情感以及精神力量。学生一方面学习到了人文知识,另一方面实现深度学习音乐的目的,以音乐打动内心,涵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总之,新时代的小学音乐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立足于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合音乐实践、音乐灵感、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兴趣等多重音乐教育方向。因此,教师应该从音乐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构建更加灵动的音乐课堂。

(责 编 莫 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