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作者: 张露薇初中美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校教育改革要围绕核心素养实现转型,美术课程应着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笔者对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初中美术教学改革实施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校与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在学习中发现、欣赏并创造美,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同时要求,学校与教师依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形成学业质量与标准,在把握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同时,增加学业要求、评价案例以及教学提示等。
总的来说,新课标强调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强调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时代性、学科间的整体性以及课程的指导性。
二、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1.缺少应有的学习氛围
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一些学校与教师常常重视美术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没有相应的学习氛围,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一些学校与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单一化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艺术的主动追求。
3.缺乏美术活动与训练
当前,一些学校与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活动,更多地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注重学生美术技能的提升,难以满足学生对美术进一步的追求。
4.忽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首个引路人,在发现和延续学生的兴趣爱好上有着重要作用,也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键。然而,有的家长认为初中学生的学习重点应该是文化课,不够重视美术学习,使孩子逐渐放弃了对美术的学习与追求。有的学校忽视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认为美术课就是教画画,甚至出现美术课时被其他学科占用的现象。
三、基于新课改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1.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是学生认知和理解世界的特殊形式,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评判世界的存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引导,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你,我,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绘制肖像画,也可以绘制自画像,并在形式和风格上进行示范。教师应为学生配备相关的绘画工具,例如画纸、铅笔、水彩、油画棒、橡皮泥以及剪刀等,在绘画形式上鼓励学生多选择、多尝试,可以是漫画、国画、纸版画、剪贴画甚至橡皮泥雕塑等,在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同时,给予学生个性表达的机会。在学生绘画成果评价展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讲述创作的想法、选择各种创作形式的目的、对自身的特点认知或对其他同学的特点认知。教师通过绘画成果展示和评价的教学环节,培育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自我分析、自我评判以及自我决策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总结反思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审美感知力
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美术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培养审美感知力,在此基础上再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例如,在《你,我,他》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梵高自画像》《戴珍珠耳环的女孩》《阿诺菲尼夫妇像》等名画,同时对绘制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引导学生对画作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学生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融入自身的情感。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著名人物肖像画并进行二次创作,比如陶瓷彩绘《戴珍珠耳环的女孩》等。
3.多角度欣赏,提高审美意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与欣赏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帮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可以运用美术专业语言对作品中的色彩、构图以及线条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绘制者的生平经历与时代背景,分析绘制者在不同时期的画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作者的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内涵,不断提高审美意识。
4.加强训练,培养审美创造力
想象是绘画的关键要素之一。初中生对生活充满各种幻想,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转化为对艺术的审美创造力。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是绘画的基础,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技能训练,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绘画中释放自身的情感,运用色彩、线条以及构图等多种绘画技巧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创新表达方式,对作品进行讲解,分享在创作时遇到的困惑和经验。通过系列的训练,学生可以不断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综合提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应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觉察和感知能力,启迪学生的美术创作想象力,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创造能力,不断提升其审美素养。
(责 编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