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作者: 楚亚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核心素养部分,将“文化自信”放在首位。宝丰县是千年古县,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深入挖掘宝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家乡文化、演变历史,不断提升其文化素养、收获文化自信。

一、开展特色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对一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无形的影响,热爱本乡本土的文化是我们培育文化自信的源泉。

2.有助于培养正确的“三观”

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中,对孝顺、友善、亲情、公益等传统美德有全面充分的体现,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言语、行动和思想产生积极影响。开展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教师的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的行为习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果教师囿于教材,不善于去拓展教育资源,就容易让学生形成单一的固定思维。而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组成是多元的,学生在接受此类教育时会对县域的地理位置、历史事件、人文特色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这是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升素养的好机会。

二、如何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教育

宝丰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积极作为、精心设计,让家乡文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从小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1.营造氛围,加强对文化的感受与吸收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实物展示、讲故事等方式营造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2.用好课堂,加强对文化的推介和宣讲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我们要积极宣讲当地的汝瓷、宝丰酒、马街书会、赵庄魔术等传统特色文化,大力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另外,还可以通过课后延时服务,组建相关学生社团,通过校园广播、板报、班会、演唱会、征文比赛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加强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的推介。

3.开展活动,强化文化的内化和熏陶

学校可以开展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汝瓷博物馆、官窑遗址、香山寺、文峰塔、马街书会……让学生全方位亲近、体会宝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将课本与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种子。

(本文系平顶山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1-GHYB-094)

(责 编 东 方)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