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综合化育人方法探究

作者: 车瑞华

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品德修养、知识获取、强身健体和美育熏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育人功能,然而目前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的开展还存在诸多短板,如学校和家庭对劳动育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劳动教育课程被文化课挤占现象依然存在,开展劳动教育的内容缺乏吸引力、流于形式,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容体系和实施计划,等等。因此,研究如何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十分必要。

一、结合校情学情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按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以我们笃信小学为例,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教育课。考虑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学生能独立完成即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我们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参与适当的集体劳动,班级分若干个值日小组,每天负责教室内外的环境卫生。二是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教育孩子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三是到学校开心农场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季节及特性,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除草、播种、浇水等劳动过程。四是家校联合,安排一定的家庭劳动实践作业,如自己洗袜子、打扫房间、整理书桌等。

在实践操作之前,我们先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以此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然后,教给孩子具体的劳动技能和方法,提醒他们在劳动实践中注意安全。劳动结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的课程内容和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精神,使他们感知劳动乐趣、珍惜劳动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深入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元素

认真阅读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教材,不难发现,这些学科的教材中有很多劳动教育的元素。我们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要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这不仅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方法,加深学生对劳动教育价值的认识,还能使之全面理解学科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找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使两者能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比如统编语文教材《青蛙卖泥塘》一文,讲的是青蛙通过辛勤劳动使泥塘变得更加完美。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可以先设计一串问题:青蛙卖泥塘的原因是什么?青蛙试图将泥塘卖给谁?每次的结果是什么?青蛙是如何做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泥塘是怎样一步步变美的,让学生了解劳动与美好生活之间的直接关联,明白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完美事物,但积极劳动可以创造更多完美。

三、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要实现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在校史、校歌和校训中颂扬办学过程中的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熏陶。

二是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广播、教室、走廊、宣传栏和新媒体平台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推介“感动中国人物”“时代楷模”“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奋斗精神和劳动品格,营造好的氛围。

三是树立典型。开展学校优秀教师、教学标兵等评选工作,设置学校教师风采长廊,让学校教职工成为劳动教育的示范先锋,做学生身边的榜样。开展学生学习之星、阅读之星、书写之星、绘画之星、运动之星等评比,并对获奖者隆重表彰、颁发奖状奖品,引导学生明白所有的荣誉背后都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激励学生向先进看齐,努力进步。

四是分享劳动成果。比如在进行校园绿化时,选种适当数量的枣树、石榴树、山楂树等既美观又有劳动教育价值的果树,果实成熟时组织采摘节,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劳动场景,品尝自己亲手采摘的果实,体验劳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一是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活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是我们开展劳动教育的有利契机。如果我们照本宣科地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既无法唤醒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也不利于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对传统节日文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包括各个节日的起源和相关的传说,以及不同节日的风俗习惯,然后加以归纳整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贯穿到课堂中,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组织开心农场实践活动。在校园里开辟劳动教育实践场地,为学生分配试验田,根据不同的季节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孩子认识农耕工具、种子、幼苗,了解种植方法,体验真正的种植实践。收获时,学生可以尽情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感受劳动者的辛苦和幸福。

三是参与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家庭在劳动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作用,最大限度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利用周末、节假日安排适当的家庭劳动实践作业,并通过班级群、新媒体平台对家庭劳动实践进行展示和反馈,不断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综合化育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224070804)

(责 编 莫 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